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2路加福音 > 正文

路加福音19--SDA圣经注释

第 19 章

提要:1 税吏撒该。11 十锭银子。28 基督骑驴荣进耶路撒冷。 41 为耶路撒冷哀哭: 45 将买卖人赶出去。 47 天天在殿里教训人。官长想要杀祂,但是惧怕百姓。

[ 撒该:路19:1-10。见本卷注释223页地图;231页图表]。

1 耶稣进了耶利哥,正经过的时候,

  进了……,正经过。关于这件事的时间,状况和背景见可10:46注释。现在可能是公元31年逾越节的前一周,耶稣正往耶路撒冷去。

2 有一个人名叫撒该,作税吏长,是个财主。

  撒该。Zakchaios,来自希伯来语Zakkai,意思是“纯洁”。《旧约》中也曾提到一个名叫Zakkai(萨改)的人(见拉2:9;尼7:14)。有一些现代的解经者认为撒该的故事是马太蒙召故事的另一个版本,特别是因为路加也记载了后一个事件(见路5:27-32),但这种想法是没有根据的。很明显,撒该是一个犹太人(见路19:9);因此旁观者批评耶稣与他交往是因为他是个“罪人”,而不是因为他是外邦人(见第7节注释)。见可2:14,15注释。

  税吏长。architelōnēs,这是一个复合词。将它和archiereus(“大祭司”)进行比较(见可2:26)。今天我们谈到撒该,就说他是一个税务员,或岁入征收者。显然他是一个富有的关税官员,掌管着犹太地重要边境城市耶利哥的征税工作,那是约旦河东所有商旅进入犹太地的要津。耶利哥东边的渡口据说是加利利湖和死海中间即便是在春天都能渡河的三个重要地方之一。福音书作者路加经常提到税吏(见路3:12;5:27;7:29;15:1;18:10),并且他每次都是以一种宽容怜悯的态度提到这些被社会抛弃的人,这与他一贯强调耶稣是穷人,受欺压的和被社会抛弃之人的朋友相一致。

  是个财主。靠着罗马人的支持,一般情况下,税吏从百姓收取的税款都比例定的数目要多(见本卷注释第66页;见路3:12注释)。

3 他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见,

  要看看耶稣。他渴望找机会看看耶稣很可能已经有段时间了。施洗约翰早期的工作就曾在伯大巴拉(伯大尼)进行,这个地方不能确定位置,但或许在约旦河东,靠近耶利哥(见太3:2;约1:28注释),撒该也曾和百姓一起出去听祂讲道(《历代愿望》553忒)。或许在那些问约翰,“夫子,我们当作什么呢”(见路3:12)的税吏中就有撒该。撒该深受约翰所传信息的感动,尽管那时他还没有真正回转,但约翰的话已经开始像面酵一样在他的心里做工了(《历代愿望》553页)。在这次之前,撒该已经听说了耶稣,并且他也开始认罪和偿还的工作(《历代愿望》553,555页)。他心中如饥似渴,想要找到一次机会能够看看耶稣并从祂那里学得更完全的生命之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藉着与利25:17,35-37的原则相符的行动,撒该已经开始将福音的原则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了(见路19:8注释)。将撒该和马太的经历进行比较(见可2:13,14注释)。

  是怎样的人。即撒该希望看看耶稣是什么样的。他想从街道上拥挤的人群中认出祂来。

  只因人多……所以不得看见。古代城市的狭窄街道,一边到另一边的距离通常不会比一个人伸展双臂宽多少,这使得撒该更不容易挤到耶稣的面前。

4 就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因为耶稣必从那里经过。

  跑到前头。当耶稣进耶利哥城时,撒该听见了主到来的消息(见《历代愿望》553页)。百姓都经过这里去守逾越节。撒该作为税吏长(见第2节注释)显然要比平时更加忙碌一些。但他为了去看一眼耶稣便把所有的事都抛弃了。

  爬上。像撒该这样一个穿着考究的财主去爬树,显然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但他宁可遭人侧目也不愿错过这次机会,去看一眼他长久以来渴望见到的人。撒该爬的桑树很有可能是在城的西郊(见可10:46注释),而不是在城中狭窄的街道上(见路19:3注释)。

  桑树。sukomorea,无花果树,也叫作白桑树。据信sukomorea这个名字是来源于sukon(“无花果”)和morea(“桑树”),因为它的叶子像桑树的叶子,而果实则像无花果树的果实。它的枝杈低矮舒展,很适合遮蔽阳光。这种树很少在古代城市中狭窄的街道两旁见到,一般都是种植在城门外宽阔的大路旁(见可10:46注释)。见摩7:14;路17:6注释。

5 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

  住在你家里。这既可以指白天余下时间里的休息,也可以指在他家过夜。耶稣主动要求去某个人的家里作客,记载中就这么一次。像撒该这样地位的人显然是有足够能力待客的,并且耶稣知道即便是不速之客客撒该也不会感到为难。我们不知道耶稣是如何认识撒该的,以致能够叫出他的名字。实际上,可能是路旁站着的人告诉他撒该的名字,但更有可能的是,这次是超自然能力的显现,和约1:47中的是一回事。耶稣知道他会受到欢迎;撒该很想有机会能够“看看耶稣”(路19:3)。当他有机会在自己家中招待这位大教师时,他必定感到无上的光荣。这一切耶稣都知道。他到这个税吏的家中去,就是特别为了将天国的道教导他(《历代愿望》556页)。

6 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

  欢欢喜喜地。直译是“欢乐的”,源于希腊语chairō(见路1:28注释)。

7 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

  私下议论。diagogguzzō,是gogguzzō的强调形式,也可译为“发怨言”(见太20:11;路5:30注释)。无疑群众中有许多耶利哥的市民曾受过撒该或他手下的勒索。他们认为他就是一个贼。

8 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

  站着。撒该显然在和耶稣一起走路,当他听到群众愤怒的抗议声时(第7节),便转过头来面对那些议论他的人,并向耶稣表白了他的心迹。

  我……所有的一半。愿意将不义之财分给别人,这是撒该悔改最可靠的证据之一。“真正的悔改没有不起改革作用的”(《历代愿望》555页)。撒该这样做是自愿的、主动的,对比之下,那个富有的少年官即便被呼召这样作都拒绝了(见太19:21,22注释)。撒该的经历证明,富人可以进天国(见太19:23-26注释)。

  穷人。犹太人中,照应穷人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敬虔行为,也是他们信仰的一部分。上帝对于他们的本分作出了特别的指示(见利19:10,15;25:35-43;斯9:22;罗15:26;见太5:3注释)。

  讹诈。撒该已经着手偿还他过去所得的不义之财了(见第3节注释)。现在他开始彻底全面地归还全部他过去靠不法手段得来的财富。人群中指责撒该最凶的便是祭司,文士,和法利赛人,撒该既然这样做,他们倒要看看自己的行为了。圣殿里的交易给了他们大量的机会,可以去勒索那些到这里来崇拜的人(见太21:12注释)。

  还他四倍。当人自愿偿还时,摩西的律法规定他在原来数量的基础上还要加上五分之一(见利6:5;民5:7)。四倍的偿还是一种极其严厉的惩罚,一般是对待故意抢劫导致人财物损失的罪行(见出22:1;见撒下12:6注释)。如果原来的物品和钱财还在,一般要求双倍赔偿(出22:4,7)。撒该应许赔偿的数量之巨是他的心已经转变的最好证据。

9 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今天。撒该的认罪和应许反映出他的决定(第8节),考虑到他生活中的改变,耶稣的话可能是指着他的决定说的。

  这家。撒该的家人也因他所做的决定而得福。

  他也。见路13:16。犹太人社会早已把撒该从应受人尊敬的名单中排除了。他们定他是个“罪人”(见路19:7),因此便没资格享受犹太人认为会自动落到先祖亚伯拉罕所有肉体后裔身上的福分。耶稣用所有人都能听懂的语言宣布,撒该也蒙了上帝的恩典。关于犹太人对于亚伯拉罕肉体子孙之重要性和价值的观念,见太3:9;约8:39注释。

10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人子。见太1:1;可2:10注释。

  寻找、拯救。见太1:21;10:6;路15:6,9,20注释。

失丧的人。见太1:21注释。或许有人会将“失丧的人”理解为所有的罪人。但耶稣来不仅要使人痊愈,还要恢复一切因人的罪而丧失的东西。这世界本身要再次恢复当初伊甸园的荣美,其上居住着无罪的族类,所有“失丧的”都在“万物复兴的时候”得以恢复(徒3:21)。

[贵胄和十锭银子:路19:11-28。参太25:14-30注释;关于比喻,见本卷注释第203-207页]。

11 众人正在听见这些话的时候,耶稣因为将近耶路撒冷,又因他们以为上帝的国快要显出来,就另设一个比喻,说:

  众人正在听见……的时候。这句话与耶稣在撒该家(见第9,10节)所说十锭银子的比喻密切相关。因此,这个比喻有可能是耶稣在耶利哥城撒该家或靠近他家的地方或者从耶利哥去24公里外伯大尼的路上讲的。现在可能是公元31年逾越节的前一周。关于说这个比喻的背景、语境和之前的事件,见太20:17注释。

  将近耶路撒冷。尽管耶稣曾告诉门徒祂将上耶路撒冷去受死(见太16:21;20:17-19;可9:31;路18:31的注释),但门徒们仍旧乐观地认为祂即将被拥立为以色列的王并接受大卫的宝座。这虚假的希望导致他们屡次争论谁将在那国中位列第一(见可9:33-40;太20:20注释)。一年以前在加利利,百姓曾试图拥戴耶稣作王(见太14:22;可6:42;约6:15;《历代愿望》377,378页)。群众普遍热情高涨,期待这件事的发生,门徒们都经历过上回的场合,现在无疑要鼓励这一计划。拉比们散布有关弥赛亚的虚假希望,是导致人们误解基督之的目的基础,而拉比们的误解又是基于对《旧约》中有关弥赛亚预言的错误解释(《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6-34页;见路4:19注释;参罗11:25;林后3:14-16)。

  因他们以为。耶稣的门徒和他们同胞所普遍怀藏的有关弥赛亚国度的错误观念为这一比喻提供了叙述的理由。门徒们确信上帝的国将要在逾越节期间建立起来。逾越节是庆祝以色列人从埃及人手中得释放,它比其他任何国家性的节期都更适合标志希伯来国家的诞生。

  上帝的国。关于基督之国的真正性质,见太3:2,3;4:17;5:2注释;对于基督之国的错误观念,见路4:19注释。基督的每一个比喻都是要说明与祂的国有关的一些特别的真理,大多数经常都是有关人心中之上帝恩典的国,但另外像这里也涉及到荣耀之国的建立。

快要显出来。朝耶路撒冷去的每一步都增加着门徒们的激动与兴奋。他们现在距离耶路撒冷不足24公里远了。他们很可能想着自己在欢庆荣耀中进入耶路撒冷去得国,并使他们的主坐在以色列的宝座上。耶稣最近的一些讲话使他们认为祂必定要作以色列的王了(见路18:31注释)。

另设一个比喻,说。这是一个《新约》中常见的希伯来习语,最好依据原始的希伯来式希腊文或希伯来文本身来理解(路20:11,12;徒12:3等;另见创4:2;8:12;25:1;伯29:1注释)。

12 “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

  有一个贵胄。很明显,耶稣这里是在说自己。这个通常被称作十锭银子的比喻和记载在太25:14-30节中才干的比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惊人的不同之处。有些人认为这两个比喻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但是它们之间的相异之处以及各自所发生的背景,使得这种结论不能为人(相信圣经作者受到圣灵感动)所接受(见太25:14注释)。关于两个比喻之间的相似之处,见才干比喻(太25:14-30)的注释。《路加福音》这里关于十锭银子的比喻所论述的,大部分都是和才干比喻的相异之处。

  往远方去。耶稣可能是把这个比喻建立在祂的听众所绝对熟悉的一个或几个历史事件之基础上的(见路15:4注释)。第一个使人联想到的可能是,大希律在公元前40年前往罗马反对安提柯的主张并自己命为犹太地的王。罗马元老院解除了安提柯的主张并确立希律作王(约瑟弗斯《犹太古代史》xiv.14.1-5 [370-389];《犹太战争史》i.14.2-4 [279-285])。但另一件与这个比喻在时间上更接近的事件经常被认为是这个比喻的历史依据。大希律的儿子亚基老前往罗马是寻求保证,要罗马确立他父亲传给他的犹太王位。他对这王权称号的主张被凯撒.奥古斯都拒绝了(约瑟弗斯《犹太古代史》x xvii.8.1;9.3;11.4;《犹太战争史》ii.1.1 [1-3];6.1-3 [80-97])。

  回来。见太20:14注释。

13 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交给他们十锭(锭:原文作“弥拿”,一弥拿约银十两)银子,说:‘你们去做生意,直等我回来。’

  他的十个仆人。或“他仆人中的十个”。这里的“仆人”代表门徒和所有的基督徒,当基督离开他们到“远方”去的时候,祂将祂在地上的事业交托他们照顾(见太16:19注释)。“十”这个数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耶稣经常拿它当作一个大约数来使用(见路15:8注释)。

  锭。mnai,源于希伯来语maneh(“弥拿”,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63,167页)。基督的时代,一mna(“磅(锭)”)为11。46金衡盎司,或一他连得的1/60,356.4克银子,价值一百德拉克马(本卷注释第49页;见路15:8注释)。这个数量银子的购买力当然比今天大得多了,因为一弥拿相当于一个人一百天的工资(见太20:2注释)。每个仆人拿了一“锭”。将这里和才干比喻中的他连得进行比较(见太25:15注释)。

  作生意,直等我回来。这里的做生意另见路19:15;参结27:9,16,19,21,22。对于一个“贵胄”来说,分钱给他的“仆人”作本金,10.37美元这个数目似乎是太少了。即便是“主人”回来后也说这是“最小的”(路19:17)。但是,这是对每个仆人能力的试验,为要在将来分派给他们更重要的职责。“直等我回来”这几个字表示那个贵胄预计自己离家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但是耶稣也用这句话暗示,在祂回来赏赐祂忠心的仆人之前也要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祂不和他们在一起。

14 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

  他本国的人却恨他。将这比喻应用到天国(第11节),贵胄代表耶稣,那些本国的“民”代表犹太人。犹太人恨恶耶稣完全没有道理(见诗69:4;约1:11注释)。关于他们仇恨的原因,见约6:60,61,66注释。

  我们不愿意。犹太人不愿接受基督作他们的王。他们在彼拉多面前喊着说,“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约19:15),他们彻底拒绝了基督。

15 他既得国回来,就吩咐叫那领银子的仆人来,要知道他们作生意赚了多少。

  他既得国回来。才干的比喻描述了主人不在时仆人们所做的(太25:16-18),也提到主人是“过了许久”才回来的(第19节)。

  吩咐……仆人来。马太还说,主人召他们来的目的是要算帐。那个贵胄想知道他的仆人是如何管理他的财产的,并计划根据他们每个人所展现出来的才干委派他们在他的国中担任官员。

16 头一个上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十锭。’

  头一个。参太25:20节。这里涉及到十个仆人中三个的经历,作为不同程度的代表。第一个有许多要报告的,第二个有一些要报告的,第三个无话可说。在才干的比喻中也是以三个仆人开头,他们每个人都要交帐。

  你的一锭银子。每个仆人都承认那交托他们的“一锭银子”仍旧是他们主人的财产。

  赚了十锭。直译是“做工又增加了十弥拿”,或“又得了十弥拿”。收益是投资本金的十倍。本金是一百天的工资,收益是一千天的工资。这第一个仆人现在总共有十一弥拿银子,超过了三年半的工资(见第13节注释)。第一个仆人在商业投资方面展现出了不凡的技巧,这反映出他对主人的奉献以及做事的殷勤和忠诚。

17 主人说:‘好!良善的仆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

  良善的仆人。在才干的比喻中,主人除了称仆人良善还称他“忠心”(见太25:21)。可能这里面没有什么区别,这里“主人”马上因他的头一个仆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而称赞他。见太25:21注释。

  有权柄管十座城。头一个仆人表现出的管理才能显示出凭据。他可以被委托在他主人的国中管理一个较小省份的事务。他并没有退休或拿到养老金,他也没有被给予任何物质上的赏赐。他的赏赐是获得了更重要的责任,被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上,无疑社会地位也升高了。他在试验中表现的非常成功(见路19:13注释;另见太25:21注释)。

18 第二个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五锭。’

  五锭。或者是,百分之五百的利润(见第17节注释)。第二个仆人现在总共有六“弥拿”,或六百天,大概两年的工资。

19 主人说:‘你也可以管五座城。’

  管五座城。他的晋升与他所表现出的才能是相称的(见第17节注释)。

20 又有一个来说:‘主啊,看哪,你的一锭银子在这里,我把他包在手巾里存着。

  又有一个来。即那十个仆人中的另一个(路19:13;参太25:24)。

  你的一锭银子在这里。在才干的比喻中,第三个仆人说,“你的原银子在这里”(见太25:25注释)。

  包在…存着。他很好地保管了那交托给他的银子,既没有丢失,也没有挥霍。

  手巾。soudarion,来自拉丁文sudarium,词根是sudor(“汗水”)。“手巾”是一块擦汗的毛巾或手绢,属于私人衣物中的一部分。在埃及蒲纸上,提到soudarion是新娘妆奁的一部分。

21 我原是怕你,因为你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我原是怕你。这个仆人惧怕他主人的根本原因是他对他主人的错误态度。很明显,他主人是期待每个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不要浪费一点点。这个仆人显然是懒惰的。那“贵胄”给他的一锭银子,若善加使用,原是可以帮助他克服这些缺点的。

  严厉的。austēros,“口味苛刻的”,因此有“严厉”,“苛刻”或“粗暴”的意思。这懒惰的仆人除了得到主人的这种反应,还能期待得到什么呢?

  没有放下的。实际上这仆人是在说,“你会把我劳力得来的一切都拿走,我的辛苦也没有什么回报,那么费劲还有什么用呢?”第一个和第二个仆人所得的报赏证明错不在主人,而完全在那第三个仆人(见太25:24注释)。

22 主人对他说:‘你这恶仆,我要凭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你这恶仆。他滥用了他主人的信赖,忽视了提供给他让他成功的机会。那些被赋予才干却一事无成的人在上天的眼中就是“恶”的,他们注定要收获恶人的报应。在才干的比喻中,第三个仆人除了被称为恶的,还被称为“懒”的(见太25:26注释)。

  凭你的口。这件事不再需要什么进一步的审查了。第三个仆人已经证明他自己是完全不值得信赖的。那些永远将他们的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无疑是在清楚地宣扬他们自己品格的缺陷。他们显明自己是不能被委托任何重要的责任的。

  定你的罪。或“判罪”(见太7:1注释)。

  你既知道。这一节余下的部分可以被视为一个问句:“你不知道吗?”这个仆人的失败并非因为无知,而是因为懒惰。他知道的更多。他知道他的主人会对所提供给他的机会的使用情况作一严格的清算,他既知道,为什么不照着去做呢?这无疑是他力所能及的。他的罪就在于此。

23 为什么不把我的银子交给银行,等我来的时候,连本带利都可以要回来呢?’

  为什么……等。既然他知道主人回来后自己面临的是什么,他就算自己不愿去工作,起码也能让钱自己去为他工作。他为什么把钱放在一个地方就不想动了呢?哪怕把钱交给另一个仆人也比让钱留在他身边要好啊。

  银行。Trapeza(“一张桌子”);这里指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于是便有了“银行”(见太21:12;可11:15;约2:15)。英语的“bank(银行)”有一个类似的起源,来自意大利语banca,意思是“凳子”,“桌子”,或“柜台”。这个仆人把钱拿到城中的放贷人那里去费不了他什么事。因此,这件行为不仅显示出他的愚蠢和懒惰,而且还显明他企图侵占本属他主人的应得之利(见太25:27注释)。

  利。即“利润”。现代社会过度取利的概念并不适合这里。圣经中关于放债取利的教训,见出22:25注释。

24 就对旁边站着的人说:‘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有十锭的。’

  旁边站着的人。可能是贵胄侍从中的一些人,而不是仆人。在主人旁边或面前“站着”,这代表了一种更高的地位(见王上10:8;见但1:19注释)。

  夺过他这一锭来。很明显,这里除了一种消极的刑罚外没有什么别的刑罚,只是把当初给他而他又没有用以获利的本金要了回来(见第26节注释)。

  给那有十锭的。主人把那没有增值的银子给了头一个仆人,与其说是一种奖赏,还不如说是他可以利用这一锭银子比别人完成更多的工作。对于那贵胄来说,将他的钱财和事务交托在那些最能善加利用自己所被授予的机会之人的手中是一件很好的事。第一个仆人现在总共有十二弥拿,是第二个仆人现在所有的两倍。显然,主人既没有要回本金,也没有要回利润,而是把它们留在那些能够继续工作并使之增值之人的手中(参太25:28)。

25 他们说:‘主啊,他已经有十锭了。’

  他们说。我们不清楚这里的“他们”是指向主人提出异议的侍从(见第24节注释),还是指那些听耶稣说比喻的群众向耶稣所发出的异议。在后一种情况中,第25节具有插入语的性质。

26 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个懒惰的仆人只是被剥夺了当初托付给他的本金。而在才干的比喻中,那个与他极为相似的人也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见太25:30注释)。

27 至于我那些仇敌,不要我作他们王的,把他们拉来,在我面前杀了吧!’”

  我那些仇敌。即,那些在贵胄外出期间反叛的人,他们试图阻挠他得国(见第14节注释)。

  杀了。katasphazō(“屠杀”)。那些反对贵胄的人显然没有悔改。他们仍旧反抗他的统治,唯一能够保证政权和平安全的手段便是一劳永逸地消灭他们。

28 耶稣说完了这话,就在前面走,上耶路撒冷去。

上。即从约旦河谷中的耶利哥上去(见第11节注释)。他们在24公里的路程中向上爬了1,500米(见路10:30注释)。路加在这里的记述转换如此迅速似乎表示在耶利哥发生的事件(第1-28节)和荣入耶路撒冷(第29-44节)之间只有很短的时间。

[ 荣入圣城:路19:29-44=太21:1-11=可11:1-11=约12:12-19。注释主要在《马太福音》]。

29 将近伯法其和伯大尼,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那里,就打发两个门徒,说:

  将近。行进的队伍到了橄榄山的山顶,荣入圣城的欢庆达到了顶峰,只有路加叙述了这一部分(第41-44节)。

30 “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进去的时候,必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那里,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可以解开牵来。

31 若有人问为什么解它,你们就说:‘主要用它。’”

32 打发的人去了,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

33 他们解驴驹的时候,主人问他们说:“解驴驹做什么?”

  主人。驴和驴驹的主人(见太21:2)对奉命来取它们的两个门徒的要求提出了质疑,只有路加记载了这一点。

34 他们说:“主要用它。”

35 他们牵到耶稣那里,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扶着耶稣骑上。

36 走的时候,众人把衣服铺在路上。

37 将近耶路撒冷,正下橄榄山的时候,众门徒因所见过的一切异能,都欢乐起来,大声赞美上帝,

  将近。即走上从橄榄山往耶路撒冷去的下坡路。

  下。即往下进入汲沦溪。耶路撒冷在它的那一边。

  欢乐起来……赞美上帝。当耶路撒冷城内的塔楼在望时,进城的人最适合唱《诗篇》第122篇,其中的歌词非常恰当:“耶路撒冷啊,我们的脚站在你的门内”(诗122:2,7;见《历代愿望》75页)。此刻伴随耶稣的人一想到祂马上就要被立为王了,心中便充满了无穷的欢乐。

38 说: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

  在天上有和平。参路2:14节。

39 众人中有几个法利赛人对耶稣说:“夫子,责备你的门徒吧!”

  几个法利赛人。前一个夜晚以色列的领袖还在密谋杀害耶稣。那时犹大因为在伯大尼西门家受到含蓄的责备而跑去第一次和他们会面(《历代愿望》558,563,564页;见太21:1注释)。大批群众放下圣殿的崇奉,只为去看一眼耶稣(《历代愿望》571页),尤其逾越节又近在眼前,这种状况对于国家宗教领袖们摇摇欲坠的权威不能不说是种凶兆,他们害怕耶稣会允许百姓拥立祂作王(《历代愿望》572页)。

  夫子。这个对耶稣的称呼,即便是祂的敌人也使用。百姓相信耶稣至少是个“先知”(参太21:11),但以色列的领袖们却拒绝承认这一点。“夫子”的称呼暗示他们并没有承认耶稣神圣的能力和权柄。

40 耶稣说:“我告诉你们,若是他们闭口不说,这些石头必要呼叫起来。”

41 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看见城,就为它哀哭,

  耶稣快到耶路撒冷。即耶路撒冷城已经在望了,穿过狭窄的汲沦谷,那城就坐落在西边。

  看见城。从橄榄山的山顶望去(《善恶之争》17页),整座城,包括圣殿在内,都历历在目。橄榄山大概比圣殿高91米。从这里也能够看见离羊门不远,靠近城的东北角的髑髅地(《历代愿望》576页)。圣殿那洁白无暇的大理石以及高大的穹隆屋顶在夕阳的余辉中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她无以伦比的壮美对于犹太人来说的确是一幅心夺神移的景象(见《历代愿望》575页)。当以色列所有的真儿女对这圣城的景象一睹为先,骄傲和欢喜很自然地充满了他们的心。但是耶稣却在这里失声痛哭了,因为祂看见了众人所不能看见的事物──不到四十年之后,耶路撒冷在罗马人手中毁灭的厄运。

42 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来。

  这事。即,犹太人的领袖和百姓需要知道的事,他们若知道这事便能使他们逃脱祸患保证安全和昌盛。这些“事”是上帝期待犹太人去完成的,这样,祂便能使他们的国家得到尊荣并使他们作他在地上列国的代表。关于上帝为以色列定出之荣耀计划的纲要,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26-30页。一方面,耶稣看到了将来要发生的事,另一方面,这些事还没有发生(见《历代愿望》576页)。

  现在是隐藏的。即这些事还没有被认识到。

43 因为日子将到,你的仇敌必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

  日子将到。耶稣用祂神圣的慧眼展望到将来罗马的军队围困耶路撒冷城并使她成为一片荒场。两天之后,在橄榄山西面的山坡上,耶稣与祂的几个门徒简略谈到了耶路撒冷的未来(见可13:3;见太24:15-20注释)。

  你的仇敌。这里指罗马人(见路21:20注释)。

  土垒。Charax(“桩子”,“栅栏”或“壁垒”)。约瑟弗斯(《犹太战争史》vi.2;ix.2;xi.4至xii.2 [262-265;356,357;466-511])详细描述了这一预言的应验。在对耶路撒冷的围困中,罗马人首先建造木头的工事,当犹太人把这些工事破坏后,罗马人又用土建造围墙替代原来的工事。

  周围环绕你。罗马人围困耶路撒冷,用饥饿使她屈服。当饥荒使城内的居民陷入恐慌时,罗马兵团便一举将城攻下。

44 并要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因你不知道眷顾你的时候。”

  扫灭。见太24:2注释。

  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这里可能是夸张的手法,表示彻底毁灭。

眷顾。见诗8:4;59:5注释。即,因为这个国家的罪恶,特别是因为他们屡次拒绝上帝所差来带着怜悯信息的使者(见太23:34,35注释)。这一切罪行所有的报应“都要归到这世代了”(见太23:36,37;路19:41注释)。

[第二次洁净圣殿:路19:45-48=太21:12-17=可11:15-19。注释主要在《马太福音》] 。

45 耶稣进了殿,赶出里头作买卖的人,

46 对他们说:“经上说:我的殿必作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47 耶稣天天在殿里教训人。祭司长和文士与百姓的尊长都想要杀祂,

48 但寻不出法子来,因为百姓都侧耳听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