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58希伯来书 > 正文

希伯来书 02--SDA圣经注释

第 二 章

提要:1 我们应该顺服基督耶稣,5 因为祂屈身取了我们人性;14 这是必要的。

1 所以,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

  所以。因为第一章圣子远超过天使的主题,从而也因为圣子“在这末世”所赐信息的重要性(见来1:2注释)。

  越发郑重。或“更加重视。”说话的是圣子上帝自己。

  所听见的道理。第3节描述了这信息传达他们的方式。

  恐怕我们随流失去。可译为:“免得我们漂离它们。”作者担心读者不认识基督所说之事的非常重要性。犹太籍的基督徒对《旧约》的启示怀有很大的热心,但有看不到所赐新启示重要性的危险。

  漂流是最方便最舒服的移动方式,但也是最危险的。漂流不需要努力。一个人随流下滑是必死无疑的,但他却带着幸福和满足感,甚至是昏昏入睡。下滑几乎是察觉不到的,因为当船只随流下行时,它似乎是保持不动的。水与船一起移动,所以外表是具有欺骗性的。

2 那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

  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指在西奈山所设立的律法体系(见加3:19注释)。

  确定的。bebaios,“坚定的,”“可靠的”。律法完全有效,忽视必受惩罚。

  干犯。parabasis,直译是“走偏”,故有“越界,”“违犯”之意。该词暗示故意越界,而不是偶然的过失。一个人可能在黑暗中被他所看不见也不知道的绳子绊倒;这与在光天化日之下来到同一条界绳,明明看见禁止越界的标志,依然跨越过去是不同的。这种故意的越界就是干犯。

  悖逆。parakoē(见罗5:19注释)。

  该受的报应。摩西的律法规定了各种罪行的惩罚。律法虽然是“藉着天使传”的,却来自上帝,所以像它的作者一样,其所有的刑罚和要求都是公义的。

3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

  忽略。ameleō,“疏忽,”“不在意”。许多犹太籍基督徒墨守陈旧的犹太制度,看不起福音。这封书信的目的是说明旧制度已经结束,救恩只能来自基督和福音。

  这个警告适用于任何时代。那些忽略福音呼吁的人是无可推托的。有人可能不是公然拒绝基督,而只是拖延和疏忽。这样作非常危险,如果坚持不改,将会导致永远的沦丧。

这么大的救恩。救恩伟大是因为其作者是上帝,其代价是上帝儿子的生命,其成就是灵、魂、体的更新,并把人类提高到天上。

我们怎能逃罪呢。这个反问句要求回答说:“我们不能逃罪”。原文的“我们”是强调的。“我们”与旧约时代干犯摩西律法的人(第2节)形成对比。他们忽略了“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我们则有忽略基督所说话语的危险。

  主亲自讲的。与“藉着天使所传的话”形成对比(第2节)。“上帝……在这末世藉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1:1,2)。指基督在地上服务时所传的信息。关于“主”的称号用于基督的意义,见约13:13;20:28注释。

给我们。作者在这里把自己列入那些从直接受教于耶稣的门徒那里领受福音的人中。这就排除了《希伯来书》的作者的十二使徒中一位的可能性。许多人认为这也排除了保罗的可能性,因为他曾说自己的福音不是从人领受的,而是来自耶稣基督的启示(加1:12)。但这个推测并无决定意义,因为作者可以笼统地把自己包括在读者中。而且有许多事情无疑是耶稣的目击证人向保罗证实的。当然福音的奥秘是他直接从耶稣基督那里领受的。作者身份的确定还需要根据其它方面的因素(见本册注释第387-389页)。

证实。bebaioō,“确认,”“确立。”福音不只是传给他们,而且带着感服人心的能力。

4 上帝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

上帝又。上帝也作见证,确认福音信息的真实性。有关福音信息的见证,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按自己的旨意。见林前12:11注释。

  神迹。关于神迹,奇事和异能的定义,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208页。见罗15:19注释。

  恩赐。直译为“所赐之物。”有关具体的恩赐,见林前12:8-10,28;参弗4:11,12。

5 我们所说将来的世界,上帝原没有交给天使管辖。

将来的世界。无疑指基督复临时开始的荣耀之国(参太4:17;5:3)。参弗1:21;来6:5。

  交给天使。这里进一步论述基督与天使在地位上的区别(参第1章)。接下来说明积极的一面——将来的世界已经交给圣子。

6 但有人在经上某处证明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某处。不一定指找不到这段引文的出处。这只是引用一段文字而觉得不必指明出处时的一种措辞。

  人算什么。6-8节引自七十士译本的诗8:4-6。关于这段文字原来的背景,见诗8:4-6注释。《希伯来书》的作者因灵感而扩拓展了这段话的意义,将之用在基督身上(来2:9)。关于这种引用的原则,见申18:15注释。

7 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或作“你叫他暂时比天使小”),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并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

  微小一点。或“暂时微小。”原文可以有两种理解,两者都对。后一种意思用在基督身上特别合适(第9节),因为祂只是在道成肉身期间暂时小一点。

  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指创1:28所记载(见该节注释)亚当和夏娃的经历。上帝造人不是让他作仆人或奴隶。祂要使他成为君王,并将荣耀和尊贵赐给他。

  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有文本无此句。它可能原于某些文稿,为完整地引用诗8:4-6。

8 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叫万物都服他,就没有剩下一样不服他的。只是如今我们还不见万物都服他。

  服。上帝造了亚当和夏娃以后,“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创1:28)。这就使人无可争议地拥有地球,并管理地上的一切生物。

  没有剩下一样。关于最初的统治范围,学者们的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它包括控制自然和自然力,就象基督在地上时所行使的那样;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指人比兽类高级,并有权管辖它们。

  现在人类在很大的程度上已学会了驾御自然力。人类能飞上高天;海洋深处的奥秘向他展示。人利用强大的瀑布,使唤电能。他说话,连地极都能听见他的声音。他掘开陆地,从地的深处挖出财富。他分裂原子,释放出无法估量的能力。

  还不见。人类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见上面“没有剩下一样”的注释),但面对某些力量,人还是无奈的。人类已经学会了推迟死亡,但不能最终逃避死亡。人在很大程度上尚处在撒但的权势下,远未达到起初所赋予他的地位。

9 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或作“惟独见耶稣暂时比天使小”);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祂因着上帝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唯独见……耶稣。本节的“唯独”表示对比。“还不见”人类拥有统治权(见第8节注释),“唯独见……耶稣”拥有统治权。祂已获得荣耀与尊贵,拥有一切权威(太28:18)。

  比天使小一点。或“暂时比天使小”(见第7节注释)。这里说基督是真正的人,正如第一章说祂是真正的神一样。祂的人性使祂成为人类所需要的大祭司(17,18节)。基督在天上的地位当然要远远高过天使。祂成为人时,自愿来到人间,没有要求特别的优惠。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祂也没有放弃祂的神性。祂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约13:3);祂知道自己有赦罪的权柄(太9:6);祂知道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求得上头来的帮助(太26:53)。但祂虽然有这个权柄,却从来没有用它来救自己,除非接到上帝的指示。否则祂的工作就会失效。关于基督的降卑,见腓2:5-8注释。

  因为受死的苦。于是“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这句话不是说道成肉身的目的,而是说基督受死的结果,乃是高升。

  得了荣耀为冠冕。在祂升天的时候(见来1:3注释;参腓2:9注释)。

因着上帝的恩。有文本为“没有上帝”,暗示基督在舍命时独自受苦,没有上帝同在的支持。古代和现代都有学者认为这是最初的文字。但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因着上帝的恩”的读法。这两种读法在事实上都是正确的:基督在舍命时独自受苦(见太27:46);祂为人类受苦也证明了上帝的恩典。

为人人。基督为所有的人而牺牲(见罗5:15注释)。每一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获得基督受死的好处(见启22:17)。

  尝。geuomai,或“吃”,“体验。”这句话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说基督只是稍微尝了一下死味,并没有充分的体验死亡。但客西马尼表明祂喝尽了苦杯,尝到了从来没有人尝过的死味。

10 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

  那。就是天父,如本节下面所示。

  所属。或“因为祂。”“万物”因为上帝的旨意而存在(参林前8:6注释)。

  所本。或“藉着祂。”“万物” 藉着上帝而存在。参罗11:36。圣经还说万物是藉着基督而造的(西1:16;参来1:2)。天父“藉着耶稣基督创造了万物”(弗3:9)。

  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基督怎样在屈辱之后得了荣耀(见约17:5),照样,祂牺牲受死也导致许多人进入荣耀。关于进入荣耀的意义,见罗8:30注释。关于“儿子”这个称号的意义,见罗8:14注释。选用这个称号是要表明圣子基督与赎民的关系。他们是祂的弟兄(见来2:11-18)。

  元帅。archēgos,“领袖,”“首领,”“创始人,”“君王。”archēgos在《新约》中出现四次,两次译为“君王”(徒3:15;5:31),一次译为“创始成终者”(来12:2),一次译为“元帅”(来2:10)。

  Archēgos在古典希腊语中表示希腊部族的首领或祖先,表示英雄,甚至表示阿波罗的神圣名字。有人认为该词在《希伯来书》的这节经文中表示“先驱”,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是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受死使人类得以进入荣耀。祂的确是开路者。但祂不止是开路者。祂是救主。跟从祂的乃是得赎之民。

受苦难。基督经过苦难的道路才达到祂崇高的地位。祂“受死的苦”(第9节),使祂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能搭救被试探的人”(见第17,18节注释)。如果基督到世上来,平安满足地度过规定给祂的时间,接受天使的保卫,免受人类所经常遭遇的危险和试探,祂就不能胜任祂的职责,没有机会证明祂在压力之下会作什么。如果祂没有在凡事上受过试探,人们就不知道祂在饥饿,疲惫和病患时会怎么作;如果人们辱骂祂,咒骂祂,向祂吐唾沫,鞭打祂,并最终把祂钉在十字架,祂会怎么作。祂会保持镇静并为祂的仇敌祷告吗?如果那些祂所信任的人离开祂,否认祂,出卖祂,并在最关键的时刻抛弃祂,祂会毫无沮丧地将自己交托上帝吗?如果到了最后的时刻上帝也似乎离弃了祂,可怕的黑暗包围了祂,几乎将祂压垮,祂是喝下那苦杯呢?还是望而却步?如果祂没有经受试探和苦难,人们就会问这样的问题。

完全。teleioō,“完成,”“成功。”其形容词形式teleios见太5:48注释。作者并不是说基督以前不完全。基督作为上帝是完全的。祂道成肉身时作人也是完全的。但祂作为救主,需要藉着苦难而得以完全(见徒5:31)。teleioō在这里指达到一个预定的目标,结束一场比赛,完成所规定的课程。基督在降世之前,已经清楚地看到前面的每一步道路。要达到目标,祂必须走完这条路,不能在接近终点时停止,而要坚持到底。本节指的是走完这条路,而不是指道德上的完善。

合宜的。prepō,“合适的,”“恰当的。”

11 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

  那使人成圣的。在这里指基督(参来9:13,14)。

  那些得以成圣的。指被领进荣耀里去的“许多的儿子”(第10节)。

出于一。就是出于父上帝。圣子基督和那“许多的儿子”有一位共同的父。

弟兄。见太12:49,50注释;参约20:17。

  不以为耻。尽管祂比天使远为高贵(来1:4;参路9:26)。

12 说: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你;

  我要将你的名传于。引自诗22:22。《诗篇》22篇是弥赛亚之诗(见该诗篇序言)。保罗用这节经文证明他的观点,即成圣的人(第11节)是基督的弟兄。

  弟兄。这是一个意义重要的词,为此而引用了经文(见第11节)。

13 又说:我要倚赖祂;又说:看哪,我与上帝所给我的儿女。

  又说。引出一段新的经文。

  我要倚赖祂。引自撒下22:3或赛8:17,更有可能是赛8:17,因为接下来的引文来自赛8:18。这段引文是要证明基督的人性,描绘祂与我们完全一致。祂自己也运用了祂所要求于我们的信赖之心。

  我与上帝所给我的儿女。关于这段引文原来的意思,见赛8:18注释。《希伯来书》的作者把它用在弥赛亚身上,视以赛亚为基督的预表,用他的儿女代表基督属灵的儿女。引文把“弟兄”改为“儿女”,但强调同样的基本观念——用父亲与他的儿女有同样的本性,来说明基督与我们有一样的人性。

  上帝所给我的。基督在进入客西马尼园之前的祷告中,曾八次提到门徒是上帝赐给祂的(约17:2,6,9,11,12,24)。祂没有将尊荣归给自己,而是为祂一生工作的结果而归荣耀于上帝。

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儿女。就是第13节所提到的儿女。

  既同有。儿女享有共同的人性。

  祂也。就是基督。

  亲自成了。原文动词的形式暗示获得了原来所没有的东西。耶稣确实是如此。祂是上帝,却取了人性,神奇地将这神人两性结合在一起(见约1:14注释)。基督为了分享人类的一切经验而成为人。

  藉着死。就是祂牺牲在十字架上(参第9节)。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撒但在表面上取得了胜利;因为似乎就连上帝的儿子都承认了撒但掌有死权并且服从了它。但是上帝却有外的目的。

  败坏。katargeō,“使无效,”“毁灭”(见罗3:3注释)。撒但的死权已经被打破了,因为肉身的死亡虽然仍在掌权,但复活已经确定(见林前15:20-22,51-57)。罪的创始者和死亡的作者本身最后都必灭绝(见启20:10注释)。

  掌死权的。撒但掌死权是因为他是罪恶的创始者,死是由罪而生的(见罗5:12注释)。他的国度是死亡的国度。他在里面掌权。因为罪统治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死亡和撒但就作了王。

  基督进入壮士的家中(可3:27),捆绑了仇敌,带走了他的囚犯。基督进入了死亡的领域,就是撒但的堡垒,从撒但手中夺取他的掳物。当撒但以为基督落入他的权下时,当坟墓把基督被封在里面时,撒但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基督挣脱了死亡的捆绑,从坟墓中出来,因为“祂原不能被死拘禁”(徒2:24)。不仅基督自己复活了,而且“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从坟墓里出来”(太27:52,53)。所以虽然“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路11:21,22)。那更壮的人就是基督。祂进入死亡的领域,藉着死战胜了那掌死权的,带走了他的俘掳,并且劫掠了他的家(太12:29);“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西2:15)。自此以后,死亡对于信徒来说不过是睡觉;他们平静地安息直到上帝叫呼唤他们。对许多人来说,这甚至是有福的睡眠(启14:13)。基督“已经把死废去”(提后1:10)。祂“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1:18;参林前15:51-57)。

  魔鬼。diabolos(见太4:1注释)。

15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释放。apallassō,基督来把人从罪和死亡的奴役下释放出来。

一生。人生在罪中,继续受奴役直到基督释放了他。

  怕死。这是尚未得蒙救赎之人的状况。数以百万计的人为罪所奴役,渴望得到释放。他们惧怕现在,也惧怕将来;惧怕生,也惧怕死。有没有盼望,安慰或拯救呢?回答是基督已经摧毁了撒但的权势,消灭了死亡,已经并将继续拯救他们摆脱恐惧。

  奴仆。关于罪的奴役,见罗8:15注释。

16 祂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

  并不。dēpou,“当然。”

  救拔。epilambanomai,“握住,”“抓住,”“牵挂,”“关心,”“帮助。”这里采用什么意思呢?原文动词是现在时态,故不大可能用“握住,”“抓住”的意思来指基督成肉身。况且第17节既用了“所以”,16节自然就不可能指道成肉身。

  “帮助”的意思很适合于上下文和原文结构,可理解为“基督所帮助的不是天使,而是人类家庭的成员。”“牵挂”的意思也很适合,可理解为“祂所牵挂的不是天使,而是亚伯担罕的后裔。”人类需要救赎,有恢复的可能性;就救赎计划而论,基督所牵挂的乃是人类。“关心”的意思也合适。

  亚伯拉罕的后裔。在这里也许是“人类”的同义词,并没有排斥外邦人的意思,也可能指属灵的后裔(加3:29)。

17 所以,祂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所以。因为祂牵挂着人类(见第16节注释)。

  凡事。基督必须完全彻底地成为人,以致别人不会说祂不了解人类所必经的一切试探,悲伤或考验。

  该。opheilō,“有义务,”“必须,”“应当。”参太18:30,34;23-16;路16:6,7;约13:14;林前5:10;帖后2:13中该动词和相关名词的用法。

相同。因为祂要获得担任大祭司的资格。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祂必须在各方面有与我们完全一样的经验——这样的话活一千次也不够——但它意味着试炼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并且在原则上包括人类所必经的一切考验,其强度必须完全达到人类所必须遭受的程度。

上帝的事上。就是侍奉上帝的事。该词还出现在七十士译本的出4:16中,指亚伦的事上摩西与上帝的关系。

  成为。或“可以成为。”

  慈悲忠信。这两个特征是公正的服务所必需的。单有慈悲可能太宽松了,会忽略公义。忠信为慈悲提供了平衡,因为它考虑到犯罪的人和被得罪的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大祭司,基督必须是仁慈的,能体谅犯罪的人,但祂也必须忠于公义,不可忽视律法。忠信会在无条件的慈悲和不宽恕的公义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大祭司必须体谅犯罪的人,也必须体谅被得罪的人。他既要慈悲地对待犯罪的人,也必须忠于职守。

  大祭司。这里引出了基督为大祭司的话题,下面再加以诠释(见来3;5;7-10)。

  献上挽回祭。hilaskomai。关于该动词及其相关名词的含义,见罗3:25注释。该动词只出现在这里和路18:13,那里译为“开恩可怜”。

18 祂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被试探。peirazō,“考验,”“证明”(见太4:1注释)。基督的人性充分体验了试探的力量。否则基督就不会体谅经受强烈试探的可怜罪人所进行的可怕挣扎了。基督在凡事上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来4:15)。祂真实地忍受了试探。

  旷野,客西马尼和髑髅地证明基督在抵挡试探时受了多大的苦。在头两种情况下,试探非常强烈,要不是有一位天使奉差遣来坚固祂,在这样的冲击之下祂可能会死去(太4:11;路22:43)。虽然祂祷告了,那杯却没有撤去。祂必须喝下。作者说“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显然是指这些经验(来12:4)。基督确实抵挡到流血的地步。

  能搭救。或“能帮助。”基督藉着成功地抵挡试探并忍受苦难,战胜了那试探者。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被打败的敌人。基督的胜利是我们得胜的保障。见太4:1注释。

  对于基督徒来说,知道基督理解我们的悲伤和困惑并同情我们,会给我们带来不断的安慰。如果基督没有成为人,就很可能引发以下问题:上帝既然从来没有经历过我们所受的考验,没有遭遇过贫穷或被抛弃,不知道什么是孤独和渺茫的前途,我们怎么知道祂爱我们并关心我们呢?祂要求我们至死忠心,但祂面对过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吗?如果祂是我们中的一员并与我们同在,就会知道应付某些考验是多么艰难的了。但如果祂从未作过人,祂真的能知道我们的一切悲伤吗?当我们迷路时,祂能同情我们吗?

  回答是上帝完全知道。祂成为贫穷,不是为祂自己的缘故,而是为了我们;祂受难和受死,不是为祂自己,而是为了我们。我们需要基督来给我们作出证明,否则我们不知道上帝深爱受苦的人类,不知道罪给上帝的心所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