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03利未记 > 正文

利未记16--SDA圣经注释

第 十六 章

提要:1 大祭司如何进入圣所。11 为自己献的赎罪祭。15 为百姓献的赎罪祭。20 归与阿撒泻勒的羊。29 一年一度的赎罪节。

1 亚伦的两个儿子近到耶和华面前死了。死了之后,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虽然亚伦已被立为大祭司,上帝仍承认摩西的领导地位,并借着他指示亚伦。

2 “要告诉你哥哥亚伦,不可随时进圣所的幔子内、到柜上的施恩座前,免得他死亡,因为我要从云中显现在施恩座上。

  不可随时进。这是在亚伦的两个儿子死后不久说的。亚伦之子的死记载在第10章。尽管离赎罪日还有好几个月时间,上帝却将有关的事项指示亚伦,使他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这一仪式。

  幔子。在圣所中有两个幔子。一个是在院子和第一层圣所之间,另一个在圣所与至圣所之间。这里指的是第二层幔子(来9:3),就是施恩座前的幔子(出26:31,32)。祭司在施恩座前的香坛上献香,就是站在这个幔子前的。他们看不见幔子的另一边,但他们知道里面有约柜和其上的施恩座,就是上帝应许与祂子民相会的地方(出25:22)。幔子上绣着基路伯的图案,代表站在上帝宝座前的天使。幔子为他们挡住了灭命的荣光,同时又使他们能走近来。

  基路伯一定很形象地使他们想起伊甸园门口的基路伯(对创3:24注释)。亚当夏娃犯罪以后,就不能越过基路伯;祭司在圣所中也不能越过基路伯的绣像而进到上帝的面前。这一定使他们对上帝的圣洁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大祭司以外,没有人能进入至圣所供职。而且大祭司一年也只能有一天在里面短暂停留。

  在一年中,当受膏的祭司或全会众犯罪时,就要把祭牲的血带进圣所,“在耶和华面前对着圣所的幔子弹血七次”(利4:6,17)。在幔子后面,就是放有法版的约柜。血正是针对律法而弹的,因为人在犯罪时破坏了律法。他们需要赎罪。弹血就是承认律法的权威,并象征性地满足律法的要求,不论是针完全的顺从,还是悖逆的生活。律法的格言就是顺从者得生,悖逆者灭亡。

  但是血是弹不到律法那里的,因为有幔子挡着。就是到赎罪日幔子掀开、血可以弹到至圣所是时候,血也是达不到律法那里的。有施恩座盖住了律法,血只溅到那里。施恩座预表基督。据罗3:25,上帝设立基督“作挽回祭”,直译为“施恩座”。基督是我们的“施恩座”。借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和祂在天上圣所的服务,祂拯救了我们。祂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因我们违犯律法而为我们代求。祂站在我们和律法之间,救我们脱离律法的惩罚,不是借着忽略或废除律法,而是借着满足律法合理的要求,从而承认律法的权威并尊重了律法。

  祭司带着被杀祭牲的血并靠着它的功劳进入圣所。基督“照着无穷之生命的大能”(来7:16),“不用山羊的血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2)。我们应邀凭着信心跟随祂到那里去(来4:16)。祂为我们敞开并亲自走出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顺从的道路。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道路。

  这就赋予我们经常下意识所说的话语——与基督“一路同行”以深刻的意义。祂已进入至圣所,在那里为我们服务。祂是经过十字架的道路,经过客西马尼园和髑髅地而去的。现在祂又邀请我们跟随祂(太20:22,23)。凡接受祂邀请的人必须甘愿和祂同走十字架的道路。只有在今生如此跟随祂的人,才能在更美的世界里有权生活在祂的面前。

  “掰这饼、喝这杯”的礼节也向我们体现了同样的教训。基督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掰开的……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林前11:24,25)。当我们拿起杯,掰开饼时,我们就与上帝立下了庄严的誓约,要一路走到底,即使身摧体残,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上帝的余民教会完全可以说是“历史中最尊贵的后裔”。历代的光辉都照耀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不仅继承了以往世代的软弱,也积累了历代的圣经知识。他们所得到的圣经亮光是其他人所从来没有的。他们拥有圣所上的亮光;拥有更确实的预言;上帝的圣言托付给了他们。他们明白基督在天上圣所中正在做的工作。他们拥有不可估量的特权,向世界传扬上帝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万物的结局近了。他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彼后3:11)!

  柜。在施恩座的下面的约柜中,放着十条诫命。这是上帝宝座的根基。在约柜这里,正义与怜悯相遇,公义与平安“彼此相亲”(诗85:10);在这里,上帝显示了祂自己;这是至高者的隐秘处。约柜和施恩座是整个献祭崇事的中心。

  免得他死亡。对亚伦的警告会使他想到因他儿子的悖逆而招惹的灾难(利10:1,2)。

从云中。上帝应许摩西要在“会幕门口”(出29:42),在幔子前的香坛那里(出30:36;民17:4)或直接在这里的施恩座前(出25:22;30:36)与他相会。“云”在施恩座上的显现说明至圣所绝不是黑暗的,因为与“云”在一起的是耶和华的荣光(王上8:10,11;代下5:13,14;启15:8)。这荣光是上帝确与祂子民同在,停留在施恩座上的可见凭据(出25:22;诗80:1;赛37:16)。在人看来,上帝似乎是居住在“黑暗”当中(王上8:12;诗18:11)。但“上帝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壹1:5)。祂居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提前6:16)。上帝在向祂子民显示自己的时候,总是用云遮掩祂的荣光,既使必朽的人类可以意识到祂的存在,但又能承受得住(出16:10;19:9;24:16;34:5;40:34,38)。

3 亚伦进圣所,要带一只公牛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

  圣所。在本章中,摩西称第二层为“圣所”,第一层为“会幕”。

  赎罪祭。当赎罪祭和燔祭一起奉献时,要先献赎罪祭,并需要较贵重的祭牲。所以赎罪祭是一只公牛犊,燔祭是一只公绵羊。

4 要穿上细麻布圣内袍,把细麻布裤子穿在身上,腰束细麻布带子,头戴细麻布冠冕;这都是圣服。他要用水洗身,然后穿戴。

  圣服。起先祭司的人数不多,大祭司通常会协助他们工作。随着祭司人数的增加,他就不大做这些事了。到后来,他只在安息日,月朔和年度的三大节期中才协助他们工作。普通祭司被视为他的代表。当他们主持仪式时,他们的服务会得到接纳,就象是大祭司亲自主持一样。他们只有在赎罪日不能代替他主持仪式。他是大祭司;每当他主持仪式的时候,就要穿上与他高贵的职务相称的华美金衣。这套贵重的衣袍不仅镶嵌着黄金和宝石(出28:13-36)而且是用圣所的颜色和金丝织成的(出28:4-6)。如此穿戴的大祭司,代表在神圣荣耀中的神子基督。

  在赎罪日,大祭司要亲自主持一切的崇事,由其他的祭司协助。他穿着这套金衣举行了每日早晚的崇事。但在主持赎罪日特殊仪式时,大祭司要穿上为这个场合特制的圣“细麻布衣服”(利16:23)。这些“圣衣”与普通祭司的衣袍相似,但后者用的是杂色的刺绣。衣料的质地可能比普通祭司的衣服更细腻一些。

  大祭司这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每一次更衣时他都要全身沐浴。据《塔木德》的记载,他在清晨要脱去自己的衣服,换上金色的衣服,主持正常的早晨崇事。此后,他要脱去金色的衣服,穿上“圣衣” 主持这日特殊的崇事(第4节)。再换上金色的衣服,主持晚上的崇事(第23,24节)。晚上的崇事结束以后,他再要换上自己的衣服离开圣所的神圣区域。大祭司穿着金色的衣服向百姓代表基督,而穿“圣衣”则预表基督担任中保在上帝面前代表百姓(《善恶之争》第422页)。

  大祭司在赎罪日所穿洁白无瑕的衣服,象征着他和百姓借着当日的仪式想要获得的完全品格。正如大祭司“在圣所执行任务之后,穿着大祭司的外袍出来,到那迎候他的会众之前;基督也必再度降临,穿上极其洁白……的外袍”(《使徒行述》第33页)。正如百姓在那日的特殊崇事结束以后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第30节),当基督显现在祂的百姓面前时,他们也将“在上帝的宝座前没有瑕疵”(启14:5;弗5:27;西1:22;犹24;启19:8)。

5 要从以色列会众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

  赎罪祭。亚伦要从会众中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不寻常的,因为在每日的崇事中要求献一只公牛犊作为百姓的供物,而不是一只山羊(利4:14)。但赎罪日与所有其他的日子都是不一样的。

  燔祭。为一只公绵羊,和亚伦承接圣职之礼所献的一样(利9:2)。

6 “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奉上,为自己和本家赎罪;

  亚伦要把。亚伦这时不要宰杀公牛,而要在会幕门口把它奉献给耶和华面前让祂悦纳(见第11节)。他要把它留在燔祭坛旁边,到了时候就把它献上。

  为自己和本家。这只公牛是为他自己和他本家献的。只有他能主持这个庄严的礼节,而且在他预表基督的中保工作以前应当清除一切罪污(见约17:19)。其他祭司在旁协助,但不得献祭。

7 也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

  亚伦要把那两只山羊带到会幕门口奉献给耶和华。它们站在那里等待拈阄。

8 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

  拈阄。就是把两个刻上字的物体放在一个瓮中或其他容器中,再把它们抽出来。这样,选择权就留给了上帝。最初的阄是木制的,一个刻着归与耶和华,另一个刻着归与“阿撒泻勒”。后来人们用更贵重的材料来制作,有的甚至是用金子。据《塔目德》记载,两只山羊要尽可能相象。为了避免拈阄以后发生错误,要用朱红色线系在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角上,并系在和归于耶和华的羊脖子上。这样就把它们区别开来了。

  归与阿撒泻勒(英文KJV版为“替罪羊”)。有些神学家认为两只山羊都象征着基督,代表祂赎罪工作的两个阶段。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它们代表两个对立的势力,因为一只归与耶和华的羊,另一只归与撒但的羊。大多数译本对`azazel(阿撒泻勒)采用音译,因为关于它的含义还没有一致的意见。许多现代学者和犹太人都认为阿撒泻勒代表一个有位格的,超自然的邪灵。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其词根的含义就是“除去者”,特别是“借着一系列作为”而除去者。还有认为这是`ez(“山羊”)和`azal(“离开”)的结合。

  正如一只山羊是归与有位格的神耶和华的,另一只山羊也必须归与一个有位格的灵;并且它们显然是对立的。所以大家一致认为阿撒泻勒是与耶和华作对的撒但。

9 亚伦要把那拈阄归与耶和华的羊献为赎罪祭,

  亚伦要把那只拈阄归与耶和华的山羊作为百姓的赎罪祭献上(第15节)。

10 但那拈阄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

  但那……羊。两只羊之间的对比十分明显。归与耶和华的羊要宰杀;归与阿撒泻勒的羊则不杀掉。归于耶和华之羊的血要带到圣所里弹;归与阿撒泻勒之羊则不需要,因为它没有流血。赎罪祭的脂油总是在坛上焚烧的。归与耶和华的羊就是如此(第25节)。归与阿撒泻勒的羊当然不用这样。归于耶和华之羊的血起洁净的作用(第15,16节);归与阿撒泻勒的羊则会造成污染(第26节)。两只羊之间的对比是非常明确的(见第20,21节注释)。

  用以赎罪。见21节注释。

11 “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牵来宰了,为自己和本家赎罪;

  这只公牛已呈献在耶和华面前(第6节);现在把它带来献祭。在亚伦准备好为别人赎罪以前,他必须先为自己赎罪。

12 拿香炉,从耶和华面前的坛上盛满火炭,又拿一捧捣细的香料,都带入幔子内,

  火炭。公牛已经宰杀。它的血由一个祭司接在盆子里。亚伦在带着血进入圣所以前,要先从燔祭坛上取了一些火炭盛在他的香炉里。他还取了两把香,进入至圣所以后要放在火炭上。

  幔子内。这是亚伦第一次在至圣所内供职,也是他第一次穿“圣衣” 供职。此前,他一直穿着华丽的金色衣袍为别人赎罪。现在他穿着谦卑的衣服为自己和百姓恳求怜悯。他的身份完全改变了。

  据《塔木德》记载,大祭司在赎罪日以前要花一周的时间在祭司住宅区自己的房间里祈祷和默想,仔细温习那日的仪式。他只能在思考他将主持之崇事的意义。他是否开始领悟更换衣袍的意义,以及基督道成肉身时身份的改变呢(见第4节注释)?他是否明白脱下华丽的衣袍穿过幔子来到上帝面前的意义呢?大祭司主持一年中最重要的崇事,如果不明白它的意义,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宰杀公牛,公绵羊以及山羊,把血洒在坛上或弹在至圣所内,但不了解这些做法的含义,这就是把圣所中最庄严的仪式降格为一种外表虔诚的仪式。不会是这样的。基督说:“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约8:56)。既然亚伯拉罕理解了,亚伦也肯定是理解了。

  我们可以推断说,亚伦即使没有完全理解,也一定是部分理解了与救赎计划有关的一切属灵真理。古代有些人对上帝和救恩的了解比今日许多有学问的人更多。基督曾论到摩西说:“他有指着我写的话”(约5:46)。摩西所写的话十分明确,所以腓力和拿但业在弥赛亚来到时就认出了祂(约1:45)。保罗说他“所讲的,并不外乎众先知和摩西所说将来必成的事,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并且……从死里复活”(徒26:22,23)。

13 在耶和华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烟云遮掩法柜 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

  内幔子既已拉开,只有香把亚伦与上帝的隔开了。在帐幕外面,百姓的祈祷和香一起上升。他们凭因信与亚伦一同进了帐幕。

14 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弹在施恩座的东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弹血七次。

  亚伦将香炉留在至圣所中,回到院子里取公牛的血。先把血弹在施恩座上,再弹在施恩座前面七次,结束了他用公牛的血在至圣所中里要做的工作。他已“为自己和本家”赎了罪(第17节)。既除去了罪孽,他就成了无罪之主基督的合适代表,可以为别人代求了。

15 “随后他要宰那为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把羊的血带入幔子内,弹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好象弹公牛的血一样。

  公牛的崇事结束以后,亚伦带来归与耶和华的山羊,“为百姓”宰杀了它,然后把血带进幔子,用与弹公牛的血的同样方式弹血,先弹在施恩座上,然后在其前面弹七次。公牛的血被弹在哪里,山羊的血也弹在哪里。

16 他因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当这样在圣所行赎罪之礼,并因会幕在他们污秽之中,也要照样而行。

  圣所的崇事自始至终都与赎罪有关。所以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要“行赎罪之礼”。

  一. 在一年的任何时候,当罪人奉上祭牲并按手在其头上承认自己的罪时,他就得到了“赎罪”。他获得了“赦免”(利4:20,26,31,35;5:6,10,13,16,18;6:7)。他的罪借着祭牲之血的处置以及祭物在坛上的焚烧(在有些情况下,部分祭物由祭司吃掉),象征性地转移到圣所之中。但他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赎罪。他的罪虽已蒙赦免,但他必须继续走在顺从的道路上。如果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赎罪日疏忽了“刻苦己心”(利23:27-29),他先前所赦免的一切罪都将回到他身上。他就必死无疑(结18:24;33:13)。他唯一的保障就是“忍耐到底”。只有到了那时,他才能指望“得救”(太24:13)。

  二. 在赎罪日,就是对一年中所有承认和饶恕的罪进行最后完全赎罪的日子(利16:16,19;来10:1-3),归与耶和华之羊的血象征性地从圣所中除去这些罪,为圣所“赎罪”。圣所现在也摆脱了罪愆(利16:17,20)。

  七月初一是吹角节。吹角的目的是为了提醒百姓十天以后的赎罪日(民29:1)。当中的九天成了省察己心,为赎罪日做准备的日子,因为赎罪日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审判的日子。他们相信到那日“将决定谁死谁活”(《犹太百科全书》卷二286页《赎罪日》)。

17 他进圣所赎罪的时候,会幕里不可有人,直等到他为自己和本家并以色列全会众赎了罪出来。

  当大祭司在至圣所处置公牛和山羊的血时,圣所与至圣所之间的幔子是拉开的,所以圣所中的任何人都能看到至圣所里面。但那是大祭司独有的权利,只有他能出现在上帝的面前。本节的禁令适用于12-16所涉及大祭司在至圣所处置血的情节。

  百姓焦急地等候听见赎罪日大祭司所穿之袍的铃铛声。他穿着白衣进入至圣所弹血,象征性地永远消除他们平日的犯罪记录。上帝会接纳他或他们吗?当他离开至圣所重新穿上金色的袍子时,百姓听见了铃铛声,他们非常喜乐,深深感谢。

18 他出来,要到耶和华面前的坛那里,在坛上行赎罪之礼,又要取些公牛的血和公山羊的血,抹在坛上四角的周围;

  亚伦洁净了至圣所,完成了那里的工作以后,也要为“会幕”,就是圣所做同样的事情(第16节)。然后他要“到……坛那里”,就是燔祭坛,取一些公牛和山羊的血,洁净祭坛“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第19节)。据犹太人的遗传,山羊的血和公牛的血是混合在一个器皿里的。

  除了把血抹在坛的四角──就是抹赎罪祭血的地方──以外,大祭司也要在坛上弹血,那是弹燔祭和赎愆祭的血和早晚祭的血的地方。这样,大祭司就洁净了坛使之成圣,“除掉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

  我们很容易理解洁净地上圣所两个坛的必要性,因为燔祭和赎罪祭的血曾弹在上面(利1:5,11;4:7,18,25,30,34)。燔祭和赎愆祭的血弹在坛上(利1:5,11;5:9);赎罪祭的血抹在坛的四角(利4:7,18,25,30,34)。关于香坛,圣经说亚伦“一年一次,要用赎罪祭牲的血,在坛上行赎罪之礼”(出30:10)。关于燔祭坛,圣经说:“他(从圣所)出来,要到耶和华面前的坛那里……又要取些公牛的血和公山羊的血,抹在坛上四角的周围。也要用指头把血弹在坛上七次,洁净了坛。从坛上除掉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使坛成圣”(利16:18,19;参20节)。

  地上的圣殿是天上圣殿的模型;地上的洁净是天上洁净的预表。关于这件事,但以理说到了2300日,“圣所就必洁净”(见但8:14注释)。但天上的圣所需要洁净吗?难道天上有污秽要洁净吗?保罗回答说:“照着天上样式作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来9:23)。

19 也要用指头把血弹在坛上七次,洁净了坛,从坛上除掉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使坛成圣。”

20 “亚伦为圣所和会幕并坛献完了赎罪祭,就要把那只活着的公山羊奉上。

  赎罪日所献归与耶和华之羊的血洁净了至圣所、圣所和燔祭坛,除尽“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和“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第16,19节)。百姓曾在日常的崇祀中奉献个人的赎罪祭,从而使这些罪得到赦免。血抹在燔祭坛的四角;悔罪之人得到赦免而离去。圣经多次提到“祭司要为他赎了,他必蒙赦免”(利4:26,31,35)。然而罪虽已得到赦免,罪的记录却要留到赎罪日才“涂抹”。然后赎罪祭就“献完了”(见16节注释)。

  那只活着的公山羊。在大祭司用归与耶和华的羊赎罪,并用它的血洁净圣所时,归与阿撒泻勒的羊一直栓在祭坛旁,与仪式无关。在归与耶和华的羊所作的赎罪完成(第20节),“为圣所和会幕并坛献完了赎罪祭”(第20节)以后才用到它。

  大祭司既洁净了圣所中的罪,就带着这些罪走到归与阿撒泻勒的羊等待的会幕门口(《先祖与先知》第356页;《善恶之争》第422页),按手在它头上承认这些罪,从而把罪从圣所转移到这只羊身上。羊要将这些罪带到旷野去(《先祖与先知》第356,258页)。

  在预表的真体中,基督最终要洁净天上的圣所,除去祂子民所承认并蒙饶恕的一切罪,把这些罪归给撒但,宣布他对引诱人所犯的一切罪负责,并承担最后的惩罚(《善恶之争》第422,485,658页)。“那些靠着基督的宝血得赎之人的罪,最终将归在罪的创始者身上。他必须承担罪的惩罚”(《早期著作》第178页)。

  在上帝处理罪恶的舞台上,最后一幕将是把一切罪过都归还给撒但,这是多么的恰当!因为他是罪恶的创始者,曾给那些因基督的赎罪宝血而除去罪孽的人带来莫大的悲剧。循环结束了,戏剧演完了。只有当一切罪恶的创始者撒但最后被消灭时,我们才可以真正说罪已从上帝的宇宙中永远涂抹了。从广义上说,阿撒泻勒的羊是“赎罪”工作的一部份(第10节)。只有到义人得救,恶人被“剪除”,撒但不再存在时,宇宙才会处在一种完全和谐的状态中,就象罪恶尚未侵入以前那样。

21 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这罪都归在羊的头上,藉着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旷野去。

  送到。直译为“驱逐”。该词原文指休妻(申21:14;22:19,22;耶3:8),是一个强调词。就象赶走某种讨厌可恶的野兽那样,归与阿撒泻勒的羊也被送到旷野(原文是midbar)。它可能在那里死亡,也可能没有,因为有希伯来人在midbar放羊。midbar指野兽出没,无人居住的地区。《塔木德》提到后来的习俗是将这只羊从悬崖上扔下去,但即使这样,它的死在献祭的仪式中也不具任何意义。与归与耶和华的羊相对比,归与阿撒泻勒的羊是活着送走的;它最终的死亡不具有任何牺牲或赎罪的意义。

22 要把这羊放在旷野,这羊要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无人之地。

  以色列人知道自己犯了罪,辜负了上帝的期望。但在赎罪日的整个过程中,他们得以目睹他们与过去一年中所承认蒙赦免的罪完全的分离,以及上帝饶恕他们性命的良善。他们知道自己不配领受所赐给他们的恩典。但借着赎罪日的祭牲所流的血,他们蒙赦免之罪的记录从圣所中涂抹了。现在当他们看着那归与阿撒泻勒的羊离去时,他们见证了戏剧中的最后一幕──随着撒但所怂恿的一切罪归到“他自己的头上”(诗7:16),他走向了自己的结局。

23 “亚伦要进会幕,把他进圣所时所穿的细麻布衣服脱下,放在那里,

  这些衣服又称为“圣衣”(第4节),只在赎罪日使用。亚伦早上带着香进入至圣所时穿上这些衣服。当中保的特殊工作完成以后,他就脱下了细麻布衣服,穿上了金色的衣袍。

24 又要在圣处用水洗身,穿上衣服,出来,把自己的燔祭和百姓的燔祭献上,为自己和百姓赎罪。

  亚伦曾与罪恶接触,虽然没有到需要献赎罪祭的程度,但他必须沐浴,再穿上金色的衣袍,然后他要献上日常的晚燔祭,既是为他自己也是为百姓。新的一年的礼仪从此开始了。

25 赎罪祭牲的脂油要在坛上焚烧。

  当日早些时候所献各种赎罪祭的脂油这时才焚烧(第11,15节)。

26 那放羊归与阿撒泻勒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

  他不一定是祭司,可以是任何“所派之人”(第21节)。一根绳子系在山羊的脖子上,让那个人牵着走,或用所带的杖赶着走。

27 作赎罪祭的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既带入圣所赎罪,这牛羊就要搬到营外,将皮、肉、粪用火焚烧。

  律法要求那些血被大祭司带进圣所赎罪之祭牲的身体要在营外焚烧。保罗认为这是预表基督“在城门外受苦”,并劝勉我们要跟从祂“出到营外……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来13:11-13)。

28 焚烧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

29 “每逢七月初十日,你们要刻苦己心,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什么工都不可做;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

  永远的定例。赎罪日是一年中唯一禁食的日子,又称为“禁食的节期”(徒27:9)。上帝并没有要求和认可后来所加添的其他禁食(赛58:3-7;亚7:3-10)。在基督的时代,除了每周两天禁食以外,一年还有29个禁食的日子。

  刻苦己心。不单是禁食,还要省察内心,检查自己在圣洁生活进步的情况,以及对上帝的寻求,认罪,弥补所疏忽的义务,与上帝和人结清帐目方面,从而挽回时间的损失。

30 因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

  这是赎罪日,每一个人都要配合洁净的工作。只有当以色列人认了罪并祈求上帝帮助时,祭司才能行赎罪之礼。大祭司所赎的,只是认过的罪,就是悔罪的人在一年中为之献上祭物的罪。这一天在预表中提供了一年一度永远涂抹罪孽的机会。这是悦纳的时候。

31 这日你们要守为圣安息日,要刻苦己心;这为永远的定例。

  圣安息日。直译为“安息日的安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32 那受膏、接续他父亲承接圣职的祭司要穿上细麻布的圣衣,行赎罪之礼。

  祭司的职分和崇事要在亚伦死后继续进行。因此另一位祭司要受膏,分别为圣承接祭司的职分,穿上圣洁的细麻布衣服主持崇事。

  《利未记》第16章是圣经最伟大的篇章之一。救赎的计划在其中美妙而深刻地显示出来。在本章的34节经文中隐藏着一些有关上帝的深奥的事。所描述的仪式含义之深刻,证明上帝是它的作者。人需要费尽心思来理解它的教训。

33 他要在至圣所和会幕与坛行赎罪之礼,并要为众祭司和会众的百姓赎罪。

34 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就是因以色列人一切的罪,要一年一次为他们赎罪。”于是,亚伦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第十六章补充注释

  为了清楚地理解赎罪日的各种崇事,人们需要对举行圣所仪式的建筑物,及起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关于圣所,略见出26:1注释,详见出25至40章注释。

  摩西原来所建造的帐幕是一个带有木制围墙的帐棚(见出26:15-26注释)。棚顶有四层材料,最内层是捻的细麻,其他三层是各种皮子(见出26:1-14注释)。帐棚长13.34米,宽 x4.45米,外面的围场称为院子,长约172英尺,宽约86英尺(见出27:9-18注释)。

  会幕分为两间,头一间较大的房间称为圣所,第二间称为至圣所。一层华丽的幔子把这两间隔开。里面没有窗户,所以靠头一间中带七个分支的灯台提供照明,好让祭司在那里主持崇事。

  在头一间里有三件器具:放陈设饼的桌子,灯台和香坛。从朝东的前门进入会幕,人可以看到房间尽头的香坛。右边是放陈设饼的桌子,左边是灯台。桌子上放着陈设饼,摆成两摞,每摞六张,还有为饼用的乳香和奠酒的爵。还有崇事所用的盘子,调羹和瓶。灯台是用精金制成的;其杯或灯象杏花。

  这一间中最重要的物件就是香坛。它约有88.9厘米高,顶部是边长为44.45厘米的正方形。外面包金,顶部有金牙边。祭司将盛着取自燔祭坛火炭的容器和香都放在坛上。当他把香放在火炭上时,香气不仅充满了头一间而且也蔓延到第二间,所以它也服务于至圣所。

  第二间里只有约柜,长约3英尺8英寸,宽和高约为2英尺2英寸。约柜的上面是施恩座,赎罪日的赎罪之礼就是在其上进行的。在施恩座顶部的四围有金牙边,与香坛的金牙边相似。约柜里有上帝亲自用手指写在两块石版上的律法。

  在施恩座上有两个金的基路伯。上帝在这里与祂的百姓交往(出25:22)。

  在帐棚外的院子内有洗濯盆。这是一个用青铜制作的大盆,里面盛着沐浴用的水。祭司们在进入圣所或开始崇事以前要在洗濯盆里洗手和脚(出30:17-21;38:8)。

  在院子里洗濯盆的东面还有燔祭坛。这坛在所有的献祭仪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燔祭坛高约1.33米,因此需要有一个突出部分使祭司在主持祭坛的仪式时可以站在上面,也可以使百姓可以看见他。坛的顶部是边长约为2.22米的正方形。坛是用木制的,外面包铜。后来这个坛加大了,以容纳更多敬拜的人。祭物焚烧在这坛上,所以它叫燔祭坛。祭牲的脂油和其他供物的某些部分也在这里焚烧。在坛的四角有犄角状的突出物,称为“坛的四角”。在奉献某些祭物的时候,祭司会将血抹在坛的四角。而在献其他的祭物时,血要洒在坛的周围。崇事中用剩的血要倒在坛脚的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