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章
提要:1犹太人的礼节6是给我们作预表的。7他们所受的惩罚,11是我们的鉴戒。14我们必须脱离偶像崇拜。21我们不要把主的宴席变为魔鬼的宴席:24我们要所有的小事上考虑到我们的弟兄。
1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
不晓得。使徒已经说明他有可能被弃绝。他强调别人也有被弃绝的危险。虽然以色列人大蒙上帝的眷爱,离开了埃及,却不能得到进入应许之地的奖赏。上帝曾为这些选民施行了许多奇迹。他们竟然失败了。所以哥林多信徒人不应在属灵上骄傲起来,以致不知道他们自己也有遭遇同样命运的危险。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无疑对古代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出来的历史有所了解。保罗希望他们记住这段历史,从以色列人身上引以为戒。
祖宗。哥林多教会是由悔改的拜偶像者和犹太籍的基督徒组成的。所以这里的“祖宗”显然是指摩西领导下的以色列人,说明基督教会是上帝子民的延续,有权称自己是真正崇拜者的属灵后裔,可以上溯到以色列人多世纪历史(见罗2:28,29;加3:28,29)。
云。指从埃及到迦南的漂流中,上帝与祂的子民同在的看得见的标志。白天云柱为以色列人引路,晚上云柱在他们面前变成了火柱(参出13:21)。
海。指上帝用奇迹为以色列人开路,使他们走过红海(见出14:21,22)。这进一步证明了上帝的保护和悦纳。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上帝赐给古代以色列人的这一切特殊恩典,说明以色列人有抵制背道的许多明确保障,就象哥林多教会所依靠的一样。
2 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
受洗。这里把以色列人的经历比作洗礼。他们上有云柱,周围是海水,在过红海的时候被水所环绕。他们在这个意义上受了洗。他们的经历可以被认为是表示脱离过去在埃及为奴的黑暗中对罪的依恋,并保证效忠上帝所任命的代表摩西。
归了摩西。他们在云柱的引导下来到了红海岸边。当摩西命令他们往前走的时候,上帝为他们开辟了道路。他们安全地到达了对岸。通过这个经历,他们奉摩西为他们的领袖(见出14:13-16,21,22)。他们承认他的权威,并服从他的指示。摩西作为以色列人“看得见的领袖”,向他们传达上帝的律法和要求。因此可以说,他们受洗“归了摩西”,就是表示要顺从并侍奉上帝(见《先祖与先知》374页)。以色列人长期在埃及为奴,有所遗忘真神和对祂的崇拜。许多人不熟悉上帝。上帝明确的旨意就是要把他们从为奴之地拯救出来,使他们可以侍奉祂(见出3:13-15,18;5:1;6:6,7;7:16;出8:1,20;9:1,13;《先祖与先知》258页)。上帝指定摩西带领他的子民出埃及,并教导他们有关祂的律法和祂对他们的计划(见出3:10;《先祖与先知》246,252,253页)。以色列人过红海,证明了上帝认可摩西作祂的代表。
3 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
灵食。“属灵的粮食”。“食”泛指“粮食”,而不是肉食。“灵”表明这食物并不源于自然。此外保罗可能还想到了吗哪(约6:32,33,35)的属灵含义,就像他把基督比作灵磐石一样(林前10:4)。在旷野里,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以这种神奇的方式供养的。他们的食物是上帝直接供应的。这样,他们所有的人都得到了上帝保护和眷顾的奇妙证据。在那荒芜之地,他们没有其他食物,完全依赖从天上来的粮食(见出16:3)。若有人不肯吃吗哪,他就会死亡。同样,除了天粮所象征的救主之外,基督徒没有其他食物的来源。地上的吗哪提供食物,满足以色列人属世的需要,但它的效果只是暂时性的,吃了以后最终还是死了。但那些领受上帝之道,即耶稣基督的人,则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见约6:48-51,53,54,58,63)。在世界的旷野中,人们竭力用世人的哲学和发明充实他们的思想。但除了基督以外,是没有平安和喜乐之盼望的(见太11:28,29;约10:10;15:6;林前1:21,25,30)。正如吗哪要每天去采集,收取足够一天所需的量,人也必须每天从上帝的道中摄取营养,来维持充满活力的基督徒经验(见出16:16,21;伯23:12;太6:11)。
4 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灵水。和第3节的“灵食”一样,称之为“灵水”是因为它超自然的来源。上帝将灵水供应以色列人(见出17:1,6;民20:2,8),以满足他们在旷野断水时的急需。上帝没有抛弃祂忘恩负义的子民,尽管他们无理抱怨,但上帝藉着祂所拣选的仆人摩西的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见《先祖与先知》298,411页)。
灵磐石。有些解经家认为保罗在这里指的是犹太人传说中伴随着以色列人旷野漂流的一口石井。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因此而证明传说的真实性,正如耶稣尽管说了财主与拉撒路的比喻(参路16:19注释),也不能说祂认可人死后有意识的道理。《陀瑟他》(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100页)如此讲述在这个传说:“它像一口井,伴随着以色列人在旷野。它像一块满是孔眼的磐石,如同一个筛子,有水喷流出来,就像从一个瓶口流出来一样。它与他们一同登上山顶,下到山谷;无论以色列人驻扎在哪里,它都放在帐篷的门口”(《住棚节》 3. 11 ,引自斯特拉克和比勒贝克《新约注释》卷三第406页)。参《先祖与先知》411-421页。
就是基督。这里把救主描绘成可靠的磐石;跌倒而悔改的罪人能从中获得振奋人心的赐生命之水,满足他们对上帝真理的焦渴(见诗42:1,2;诗63:1;约7:37)。本节所教导的伟大真理是,耶稣一直与祂的子民同度今生,在他们呼求祂时供给他们所需要的。这个世界是干旱凄凉的荒地,不能为如饥似渴地追求属灵真理的人提供饮食。但如果救主软弱的子民呼吁祂,祂就乐意并能够支持、供养和坚固他们(见诗46:1;91:15)。
基督素来是以色列人的领袖,不仅在旷野漂流的时期,而且在他们民族的全部历史中。上帝为堕落的人类所做的一切,实际上都是藉着耶稣进行的(见《先祖与先知》311,366,373,396页;《历代愿望》52页)。
5 但他们中间多半是上帝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毙。
多半。虽然以色列人大蒙上帝恩眷,就是祂权柄的大能显示,但是摩西所率领出离埃及的大群人中只有少数愿意顺从上帝。历史一再纪录了他们的怨言和背叛,甚至在他们以神奇的方式渡过红海之后,也是如此(见出16:2,3,27,28;17:3;32:1,6;民11:1,2,4,10,13;14:2,26-30)。一次又一次悖逆使那些大蒙眷爱的人受到上帝的惩罚,直到最后祂宣布让他们倒毙在旷野之中(参民14:29)。上帝的旨意原是让所有前往迦南的人都能到达那流奶与蜜之地安家(见出3:8,17;13:5)。祂宣布祂将引导、保护、指示,供养他们,但他们拒绝相信和顺从。他们就这样丧失了他们的产业。结果他们的后代获得了继承产业的机会。
倒毙。katastrōnnumi。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也曾出现在七十士译本的民14:16中。悖逆不信的以色列人倒毙在旷野的漂流中,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天父的慈爱和引导,放纵肉欲和情欲的满足(见民11:5,6,32,33;16:31-35,49;25:1-5,9)。
使徒在本节告知哥林多信徒,上帝赐给他们福气和特权,并没有无条件地免去他们的试探。他们需要不住地警醒,以躲避罪恶。上帝赐给祂子民的恩典和福气,决不能免除他们因故意违抗和拒绝他明白的指示而受到的公义惩罚。
6 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象他们那样贪恋的;
都是。直译为“成为”。
我们的鉴戒。或“作我们的鉴戒”。
鉴戒。就是让我们引以为戒。以色列人从埃及到迦南的路上所临到的事,说明了上帝的子民在前往天上迦南的路中虽然享受丰盛的福气和恩典,也有可能犯下与以色列人在旷野同样的错误,并悖逆上帝。惩罚将临到不顺从上帝旨意的基督徒,正如临到悖逆的以色列人一样。比别人更多地认识上帝,不能作为忽视上帝任何要求的理由。反之,认识越多的人,严格遵守上帝所有教诲的责任就越大。他们的悖逆比少有亮光的人显得更为严重(见路12:47,48;雅4:17)。
贪恋。以色列人一贯为情绪所左右。他们不受理智引导,却为不圣洁的情欲和食欲所策动(见出16:3;民11:4,5)。上帝的子民在这方面有重蹈以色列人覆辙的危险。这一点可以从太24:37-39;路17:26-30的警告中看出来。
贪恋的。epithumeō,“渴望”,“多度欲望”“希冀超过合法范围的东西”。
7 也不要拜偶像,象他们有人拜的。如经上所记:“百姓坐下吃喝,起来玩耍。”
也不要。这道命令也可译为“停止拜偶像”,表明一些以色列人已经陷入偶像崇拜中。
拜偶像。主要指摩西在山上与上帝同在时他们拜金牛犊的事(见出32:1-5)。这个警告特别适合哥林多信徒,因为他们中有一些人显然觉得参加偶像庙宇里的筵席(见林前8:10注释;参10:20,21)。
吃喝。见出32:6注释。
玩耍。引自出32:6。西奈山边的以色列人没有忘记在以拜偶像为国教的埃及所见过所做过的事情。他们很熟悉伴随着假神崇拜的色情表演,并无疑在崇拜金牛犊时效仿这种做法。他们狂筵滥饮以致意识模糊,再也分不清善恶,成了肉体情欲的奴隶,使自己暴露在仇敌狡猾的试探之中。
8 我们也不要行奸淫,象他们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
我们也不要。这道命令也可译为“让我们停止行奸淫”。当时在哥林多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第5章)。本节是指以色列人在什亭的可耻经历。撒但利用摩押女子引诱了以色列营中的许多人,怂恿他们参加摩押人的偶像崇拜(见民25:1-5)。上帝曾向以色列人强调,不要与周围的异教民族交往。祂告诫他们提防使他们离开祂去崇拜假神的危险(见申7:1-5)。他们如果一直遵守这个指示,就可以免去许多的麻烦
9 也不要试探主(有古卷作“基督”),象他们有人试探的,就被蛇所灭。
试探。ekpeirazō,“尝试越界”,“充分诱惑”,“尽力”。 Ekpeirazo在《新约》别处只出现在太4:7;路4:12;10:25中,都是指基督所受到的试探。保罗援引了民21:4-6所记载的事。百姓在旷野漫长的旅途中疲乏灰心了,就指责摩西带他们出埃及,并且对吗哪表示不满。他们埋怨和厌恶上帝所赐给他们的食物,导致“火蛇”之灾。他们中死了许多人(见民21:6)。
主。有文本为“基督”。在旷野中与以色列人同在的是基督。祂最大程度地忍受了他们的悖逆和怨言。基督藉着祂的灵一直与祂的子民同在,教训、保护、引导和拯救他们(见太28:20;约14:16-18;16:13)。信徒务要警惕,不要坚持过去的食欲、习俗和愿望,不放弃未重生的生命所拥有的一切,不接受主因爱而为他们所作的安排,从而愚昧地试探救主的忍耐,
10 你们也不要发怨言,象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
你们也不要发怨言。或“不要继续发怨言”。《旧约》记载了两个因发怨言而致死亡的例子。一个涉及十个探子(民13章;民14章),另一个涉及可拉、大坍及亚比兰的叛乱(民16章)。
11 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鉴戒。这个古词原意的“例子”。参本章第6节。以色列人所经历各种各样的许多事情不只是为基督徒提供事例;他们的经历显然也是给教会的鉴戒,免得他们重蹈覆辙。
警戒我们。就是警告历代所有的基督徒不要信靠自己的能力或智慧。以色列人悖逆上帝的愚行导致他们倒毙在旷野里,并且在后来的历史中被掳到比伦(见耶17:23,27;25:4-11)。要基督徒学习以色列人旷野经历之教训的告诫,特别适合于临近基督复临的时候。在以色列人即将到达迦南的时候,他们中有许多人灭亡了(见民25:9)。他们曾是上帝特别恩待的子民,所拥有上帝的律法和有关祂自己的知识,超过了世上任何其他的人。但他们未能保持对祂的忠诚。受托以耶稣基督的福音以和祂快来之预言知识的基督徒应该谨慎,免得罪人本性的诱惑,使他们到不了天上的迦南(见罗11:20;林前10:12;来3:12-14)。
末世。telē tōn aiōnōn,就是上帝过去与人交往伟大时代的结束。来9:26说,基督第一次降临发生在“末世”(sunteleia tōn aiōnōn)。使徒保罗用了代词“我们”,说明他的信息与他的时代有关。这个信息与现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为生活在当代的人积累了神圣历史所有时期的全部记录;上帝旨意的实现将在基督复临之时达到高潮。
12 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
所以。引出6-11节警告的结论,强调基督徒需要特别关注以色列人经过旷野的漂流到达迦南的历史。他们应当从以色列人依靠自己的不幸后果中吸取教训,不信靠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
站得稳。虽然这里所表达的原理可以广泛应用,但它首先应用于哥林多信徒。他们认为自己在吃祭偶像之物和参加偶像崇拜筵乐方面是立场坚定的(见8:2,4,7,9)。这样的人觉得自己没有必要担心偶像崇拜的影响,但这种自信成为不幸堕落的前兆(见箴16:18)。
跌倒。信靠自己是危险的。彼得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没有什么会动摇他对基督的忠诚(见可14:31,50,67,68,70-72)。所有人都应该注意这个告戒,时刻警惕,免得上当受骗,以为自己有足够的属灵力量不致犯罪。除了基督以外,人是完全无力的;我们需要圣灵常住在心中救我们脱离罪恶。惟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有真正的安全(见约14:26;约15:4-7;16:7-11,13;林后12:9,10)。务要不断重复“须要谨慎”的告戒,因为人容易相信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属灵的骄傲是一大骗局。那试探者很容易利用它引诱自信的信徒跌入可悲的罪孽之中(参撒下11:1-4;罗11:20)。时刻警惕属灵骄傲危险的告戒,特别适合于世界历史的这个阶段,因为人们每天遭遇大量放纵肉体欲望的诱惑(见路21:34-36)。
13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所能受的。anthrōpinos,“人的”,即对人来说是正常的,比人所能忍受的。哥林多信徒不要以为他们想过信心生活的条件是与众不同的,很难满足对的特殊要求。他们所受的试炼和试探与周围的人并有区别。这句话似乎是作为一个鼓励加在上一节的警告上。哥林多人有堕落的危险;他们必须警醒;他们可以振作起来,因为试探不会超过他们的力量所能成功忍受的。
信实。上帝信守自己的承诺,和祂要人服侍祂的呼召。如果祂允许临到祂的子民身上的试探是他们所无法胜过的,祂的应许就显得完全不可靠了(诗34:19;林前1:9;彼后2:9)。上帝的信实是基督徒抵挡仇敌的安全之源。依靠自己是没有保障的;但是信徒如果完全依靠我们守约之上帝的应许,他就是安全的。但他应当记住,他若置身于可能遭遇试探的地方,故意踏入仇敌的境地,上帝就不搭救他(见太7:13,14,24,25;林前9:25,27;10:14;加5:24;提后2:22;《早期著作》124,125页;《福山宝训》118页)。
受。就是允许。基督徒所信靠的上帝,不允许仇敌试探祂的儿女超过他们的力量所能忍受的。这是他们鼓励的大源泉。人受试探不是上帝的旨意。上帝不试探人(见雅1:13)。人招惹试探是因为自己的悖逆(见创1:27,31;3:15-19;传7:29;罗6:23)。既是这样,上帝就本着自己的旨意用这些经历培养人的品格(见彼前4:12,13;《服务真诠》470,471,478页)。所以当人受到试探时,应记得试探不是上帝送来的,而是出于上帝的许可。如能正确对待,靠着上帝所赐的力量,试探能成为加速基督徒在恩典中成长的手段。因上帝已保证试探不会超出个人忍受的能力。人要为自己陷入罪孽负完全的责任。
一条出路。说明上帝为每一个试探都预备了出路。这个“出路”不是逃避试探,而是避免被试探所胜而陷入犯罪的悲剧。上帝在允许试炼或试探临到的同时,也准备好让我们获胜和避免犯罪的方法。基督徒正确生活的榜样耶稣,曾在圣经中找到“出路”(见路4:4,8,12)。我们作为跟从祂的人,也能从永生之道耶稣身上(见约1:1-3,14)找到“出路”。 祂随时准备并乐意搭救求告祂的人,并保守他们不犯罪(诗9:9;27:5;41:1;91:15;彼后2:9;启3:10)。
14 我所亲爱的弟兄啊,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
我所亲爱的弟兄啊。鉴于哥林多信徒参加崇拜偶像宴会的危险,以及为每一个主的真信徒所作战胜撒但引诱人犯罪一切努力的安排,保罗告诫他们要完全避免接触所有与偶像有关的事。
逃避。就是养成逃避的习惯。这道命令暗示紧急,迫切,时刻注意尽量避免与偶像接触。不要同任何与偶像有关的事妥协。
拜偶像的事。哥林多信徒争论基督徒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与偶像的庙宇、活动和食物保持接触的问题。保罗对他们的劝勉也是给各地所有时代基督徒的。偶像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贪恋财物,想控制自己的同胞,满足各种肉体的食欲,以及疯狂地追求宴乐(见《使徒行述》317页)。与那些不爱上帝不顺从上帝的人结交是很危险的。上帝呼召祂的子民脱离与这些人的密切交往(见林后6:14-17;参启18:1-4)。没有人坚强到可以故意无谓地与任何形式的“偶像”结交而不受污染。
15 我好象对明白人说的,你们要审察我的话。
明白。phronimoi,“聪明”,“谨慎”,“明智”,就是那些能够明白所说的话并得出正确结论的人。保罗呼吁哥林多信徒要有良好的观察和分辨能力,能自己判断保罗要说之语的是否正确。保罗通过这样的呼吁,证明他对于自己真理的立场有着完全的把握。在参与偶像崇拜的娱乐上,保罗所采取之立场的理由,对于智慧的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本章的其余部分说明了这些理由。上帝的所有命令和劝勉都是为明白人而发的。祂邀请我们与祂探讨,以便充分明白祂的立场是始终正确的。
审察。这句话可能带有讽刺意味,含蓄地提醒自命不凡的哥林多人要明白(见1:5;8:1,2,10)。这里告诫每一位信徒要利用自己的智慧仔细审视上帝藉着祂仆人保罗所赐的教导,看看是否完全公平合理。
16 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吗?
我们所祝福。基督为杯“祝谢了”(太26:27),就像我们在圣餐礼领受葡萄汁之前为耶稣所流的血而献的感恩祷告。基督徒喝这杯时,他们从内心中感谢上帝藉着耶稣的血而给赐给他们的一切福气。他们默默地赞美上帝拯救他们脱离罪的奴役,赐给他们作上帝儿女的光荣自由。
杯。指圣餐礼中所祝福的杯。耶稣在被捕前与祂的门徒共进最后的逾越节晚餐时设立了圣餐礼。耶稣拿起杯来“祝谢了”,然后分给门徒,教导他们所有的人都要领受(见太26:27;林前11:25;《历代愿望》149,653页)。保罗现在继续讨论吃祭偶像之物的危险。他论证的依据是信徒藉着参加圣餐礼领受了基督的身体和血,因而与基督成为一体(见太26:26-28;约6:51,53-56;林前11:23-26;《历代愿望》660,661页)。他既已证明他们已以这种方式与基督成为一体,难道他们还可以参与拜偶像的宴席、并与那祭物所献的邪灵相交通呢(林前10:21)?
同领。koinōnia,“分享”,“共享”。
血。血代表上帝儿子的死。信徒因着信而在死上有份。同样,参与异教祭祀的人就与那祭物有份。保罗先提杯再提饼,与太26:26,27和林前11:23-25的顺序相反,或许是因为保罗希望把领受饼的题目紧挨着祭偶像之肉的题目。他在这里不是讨论圣餐的意义,也不是列出象征性礼节的顺序。
饼。正如在圣餐礼中饼递给领受者之前要先掰开,救主的身体也是为全世界的人而掰开的。但只有承认自己的罪并寻求赦免的人,才能受益于基督所作的牺牲(见太26:26;林前11:23,24,26,29;约壹1:9;2:1,2)。
17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
虽。hoti,在本节意为“既然”,“因为”,引出一个新的句子。这句话可译为:“既然饼是一个,我们许多人也就是一个身体”。
一个饼。含蓄地指圣餐中的饼被掰成多份给信徒吃。正如所有的小份都来自于同一个饼,一切领受圣餐的信徒也在耶稣里面连为一体。掰开的饼就这样象征祂的身体。基督徒藉着共同领受圣餐,公开表明他们合而为一,属于同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的头就是基督。
正如属世的饼是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基督也是所有的人为维持属灵健康而必须领受的属粮(见约6:50,51,56,57)。饼有许多种,由不同的谷物如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等做成;但是维持属灵生命的灵粮只有一种。上帝和救主不是多位,而是只有一位。人只有领受从天而降的灵粮,就是耶稣基督,才能获得永生(见太24:5,24;约6:33,53,54;徒4:12;提前2:5,6)。
18 你们看属肉体的以色列人,那吃祭物的岂不是在祭坛上有分吗?
你们看。保罗呼吁人注意上帝所恩待之子民的行为记录。祂曾直接教导他们如何敬拜祂。
属肉体的。即按着肉体,指作为亚伯拉罕肉身后裔的以色列人。尽管他们没有认识到耶稣是弥赛亚,在有些事上背离了上帝的告戒,但上帝藉着摩西传给驻扎在西奈山犹太人有关圣殿崇祀律例典章的记录,是上帝所要求于他们的崇拜形式的可靠说明。这份记录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真理,既涉及犹太人,也涉及基督徒。上帝希望在祂的子民中所看到的合一的教训,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有份。在祭坛前的共同崇拜中,祭司和百姓合为一。那是他们与上帝交通看得见的方式。他们平等地在上帝面前共享祂家中的友谊。在祭坛前一同献祭崇祀,表明他们作为以色列民族的成员,敬拜那独一的真神耶和华。
19 我是怎么说呢?岂是说祭偶像之物算得什么呢?或说偶像算得什么呢?
我是怎样说呢。即我对你们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我难道是证明偶像真实存在的信念吗?答案是否定的。保罗并不想暗示偶像有任何意义,或祭偶像之物仅仅因此而与任何其他食物有所不同。
强调偶像毫无意义的真理,自然会得出祭偶像之物算不得什么的结论。这种推论是正确的。但保罗将偶像的真正性质告诫他们(第20节),是为了避免信徒以为既然如此,他们就可以与拜偶像的人混杂,参与他们的异教筵席,而不遵守基督教的原则(第20节)。
20 我乃是说,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上帝。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
乃是。那么,有关与偶像和偶像崇拜有任何形式接触的危险所说的话,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保罗反对那种认为偶像既不存在、或祭偶像之物算不得什么的观念,使人毫无忌惮地参加偶像庙宇的娱乐活动。
鬼。daimonia,“魔鬼”。七十士译本的诗96:5 把希伯来语的elilim译为daimonia,直译是“虚无”。 七十士译本的申32:17把希伯来语的shedim(“邪灵”,“魔鬼”)译为daimonia。在《新约》中daimonia总是邪灵的意思(见太7:22;可1:34,39;提前4:1等,参弗6:12)。见可1:23注释;见《马可福音》第1章补充注释。
与鬼相交。保罗知道偶像崇拜的真正性质,那就是与撒但和他的恶使者相交。于是他迫切告诫哥林多信徒避开偶像崇拜。基督徒已严肃地献身与主;他们因着主的创造和救赎而归属于祂。他们不可丝毫认同敬拜除了独一真神之外的任何神明(见出20:3-5;太4:9,10)。同样,基督徒也不可以把他们的光阴或情感投放在任何人或事上,超过上帝和对祂的侍奉。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上帝放在首位,首先考虑侍奉祂(见太22:37)。
21 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不能。信徒既知道偶像崇拜的真正性质,所加于他们的禁令就不是肉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献身于真神的人怎么能喝献给撒但和他使者的杯呢?
主的杯。指圣餐礼中的葡萄汁(见太26:27,28)。这杯是属于主的,是献给祂的,是在享用主的宝血;所以它能使领受的人与主相交。
鬼的杯。象征献与异教神明的一切筵席。撒但和他的随从一直试图反对和推翻上帝良善智慧的政权并建立犯罪悖逆的法则。这两种生活方式是不可能交流与联合的。在上帝和撒但、真理和错谬、公义和罪恶之间是不可能妥协的。每个人都蒙召选择他们所要侍奉的。不可能同时与上帝和撒但结交;必须放弃一个(见创35:2-4;书24:14-16;王上18:21;太6:24)。
22 我们可惹主的愤恨吗?我们比祂还有能力吗?
惹。基督徒既然承受了福音的全部亮光,看到偶像崇拜的真正性质,他们怎么能冒险参加偶像崇拜的筵席而招惹上帝的愤怒呢?他们岂能放纵偶像崇拜的宴乐,蒙蔽自己的食欲和情欲而公然反抗他们的主呢?第二条诫命中的警告足以说明上帝对偶像崇拜的态度,表明祂视这样的崇拜为对自己的直接侮辱(见出20:5)。我们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不会与其他任何权势分享祂子民的尊敬和顺从(见出20:4,5;出34:12-16;书24:19;太6:24)。出席偶像崇拜的筵席,参与偶像崇拜,就是参加上帝始终特别厌恶的活动,是对祂的最大挑衅(见利19:4;利26:30;申18:10-12;林前6:9;弗5:5;启21:8;启22:15)。
人生中任何使人转移对上帝的感情而专注于其他人或事的东西,都是与哥林多信徒参加偶像筵席和娱乐的罪相似。迷恋朋友、财产、名誉、声望或物质的成功,将光阴或精力倾注于其上,到了忽视崇拜上帝的地步,在本质上就是崇拜偶像,只能招惹上帝的责备和愤怒(见太10:37-39;路14:26)。
愤恨。上帝用婚姻的比喻说明祂对人类的爱(见耶6:2;林后11:2)。先知把离开上帝敬拜偶像的行为比喻为奸淫(见何4:12-15;8:14;9:1,15,17)。教会的丈夫上帝希望祂的新娘单单属于祂。祂嫉恨任何使她的感情离开祂的事物。凡真正爱上帝的基督徒决不会允许任何人或事招惹上帝的愤恨。因此任何基督徒都不会参与偶像崇拜性质的活动。
还有能力吗?原文问句的结构要求否定的回答。没有人能胜过上帝;因此以任何形式违抗祂的诫命而企图逃避祂神圣刑罚的活动都是极其愚蠢的。那爱罪恶并继续犯罪,同时又说自己爱上帝并侍奉祂的人,应当思考这条原则。但我们侍奉上帝的主要动机不应是审判的确定性,而是我们对上帝奇妙之爱和信实的认识(见罗5:8;8:35;林前10:13)。
23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可行。见林前6:12注释。
益处。sumphero,直译为“集合”,其非人称用法意为“有利的”,如本节。虽然基督徒有权做任何不违背上帝旨意的事,但有时他做某些事情并没有好处,也不利于在真理的信仰上团结其他观察基督徒行为的人。如果他“可行”的行为在另一方面成为绊脚石,他就不要做令弟兄困惑的事(见太18:7-10;罗14:13,15;林前8:9;约壹2:10)。如果基督徒要做好一切事情,就应该以他人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方便为宗旨。
造就。oikodomeo,“建造”。这个词解释了保罗所用“益处”的意义。这里所提出的原则成为基督徒行为的指南;即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荣耀上帝和造福同胞为目的。凡不遵从这条原则,为所欲为,即便本身并不是罪恶的事,也往往会伤害别人。在有些环境下,那本身并不是罪恶的事也会变成错误。
尽管我们可以承认吃祭偶像之物本身并不是罪,但是在某些环境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不吃。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造就教会并增进福音的利益。保罗始终设法促进教会的利益,以救灵为宗旨。凡在圣工上合理有益的事都是正确恰当的。任何事情无论多么合法,只要是妨碍圣工的,都当避免。爱上帝的人会热心尽力影响别人转离罪恶侍奉上帝。他们也必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影响始终有益。他们无论是吃喝、穿戴、交谈、装饰房屋和安排生活方式,都尽量为善。他们不会引用某一段经文来谴责某种行为,但是他们会发现不利于他人属灵利益,从而不可行的事(见罗14:21-23;林前6:12)。
24 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
求自己的益处。信徒不应把满足自己的愿望,爱好和便利放在首位;他应该先考虑别人的利益。他要扪心自问,我满足自己的爱好和愿望是帮助别人还是伤害别人呢?许多事情是可以做的,但可能给别人带来属灵的伤害;所以基督徒有责任避免这些事。有时某一件事基督徒并不是不可以做,但他的榜样可能对别人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他就不要用自己愿望、舒适或方便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要考虑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来。
别人的益处。to tou heterou。真正的基督徒会努力与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徒10:38)的主相像。激励他的不是自私的动机,而是耶稣的精神。这种精神促使他实行将黄金之律(见太7:12;罗13:10)。
25 凡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
市上。makellon,源于拉丁语macellum,“肉市场”。在哥林多发掘出一个大型市场,在铺石的院子周围有柱廊和小商店。在一个商店的人行道上砌着一块大理石板,上面刻着拉丁语,说明是鱼市,用macellum表示“市场”。也许这就是本节所提到的“市”。
拜偶像的庙宇里献祭的时候,一部分祭肉往往在市场上出售。由于这些肉和市场出售的其他肉并没有分开,基督徒可能在无意中买了祭过偶像的肉。使徒的建议是:这样的肉基督徒可以自由购买。
为良心。基督徒不必问卖的人这肉是否祭过偶像。见林前8:7注释。
26 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
属乎主。引自诗24:1。后来犹太人用这句话作为饭前谢恩的常用语(《塔目德》Shabbath119a,宋西诺版第586页)。不知道这个习俗在保罗的时代是否已经确立或哥林多信徒是否已经实行。上帝使万物生长。祂供应祂儿女的需要(见提前4:4注释)。
27 倘有一个不信的人请你们赴席,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
不信的。指未信主的亲友或其他人。
赴席。这两个字是外加的。上下文表明这是指邀请到私人家里用餐,而不是指异教庙宇的献祭庆典。基督徒经常受到非基督徒的款待。基督徒不必拒绝这样的邀请。他们有基督的榜样。祂曾接受不属祂信徒之人的款待(见路11:37)。基督教并不要求信徒成为隐士,杜绝与同胞的一切社交活动(见罗12:13;多1:8;来13:2;《教会证言》卷二第645页)。
愿意去。不接受非信徒的款待可能使许多宝贵的机会丧失。在世界各地,邀请进餐都是友好的表示,表明愿意倾听所邀客人的话。基督徒应当利用这样的机会为上帝作见证,把人的注意力引到上帝的慈爱和祂拯救人类的计划上。耶稣就是抱着这样的宗旨接受非信徒邀请的(见《历代愿望》150,151页)。
凡摆在你们面前的。这个句子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讨论的是吃祭偶像之物是否合适的问题,涉及应邀的客人要放下顾忌欣然领受提供给他的食物。他不应该询问摆在桌子上的肉是否祭过假神,从而使主人尴尬,使自己为难。但这句话并不意味着认可食用在其他场合禁忌的食物。这肉必须是基督徒能安心食用而不违背上帝有关洁净与不洁净肉食的要求(利11章)。如果这肉是符合要求的,就当大方而感恩地领受,不问任何的问题(参罗14:1注释)。有关食用祭偶像之物问题的教导,不是从健康或营养的角度讲论食物的合适性。基督徒应当知道上帝希望他能判别危害他身体健康有食物(见罗12:1,2;林前6:19,20)。
28 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就要为那告诉你们的人,并为良心的缘故不吃。
有人。保罗并没有说是什么人。有人认为他是指参加异教的人;也有人认为他是指就餐时“软弱”(见罗14:1注释)的基督徒同道。前一种观点的依据是“献过祭的物”意为“祭过神的物”;这是异教徒的用语。他不会称自己的神为“偶像”。后一种观点的依据是一般不大会考虑异教徒的良心问题(见林前10:29)。
良心。没有必要吃任何有问题的食物,没有必要藉着故意吃这些肉而鼓励拜偶像的人,或诱惑其他基督徒在不明真相,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合法的情况下食用。爱上帝和明白祂律法的基督徒不会故意做任何使他人良心不安的事。
不吃。拒绝的理由是担心影响别人(见第23,24节注释)。基督徒应当避免不必要地得罪任何人,特别是自己的同道。
有文本在本节的最后还有“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与26节重复
29 我说的良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我这自由为什么被别人的良心论断呢?
他的。保罗本节呼吁的依据,乃是基督徒的爱决不会不必要地故意伤害任何人的感情,或制造一个错误的印象去引诱别人犯罪(见13:4-6)。不明真相的软弱弟兄可能要责备和判断别人是故意与拜偶像的人妥协。既然这样,人为什么还要让自己招惹这样的责难呢?不吃这肉、避免引起任何误会或无谓的冒犯岂不更好吗?为了不伤害一个弟兄,应当立即放弃个人的权利(见罗15:1,2;林前10:24,33;13:5;腓2:4)。基督徒不要随便运用自己的自由,把绊脚石放在别人的路上,或让自己招惹指责。
我的自由。29节后半节和30节代表刚强弟兄的呼声。保罗似乎反对限制他的自由。见第30节注释。
30 我若谢恩而吃,为什么因我谢恩的物被人毁谤呢?
谢恩。指就餐时的祷告。关于30节的背景,见第29节注释。一个人既为他所吃的感谢上帝并且心安理得,为什么还要受到批评呢?
毁谤。blasphēmeo,“抱怨”,“责备”,“诽谤”。
31 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
所以。保罗最后提出了一条简单易懂,但又全面,广泛而深刻的准则。基督徒做任何事情,即使是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上,也要有意识而坚定不移地荣耀上帝而不是人。这就要求他全身心不断地奉献给上帝,每天让自己全然顺服上帝的灵(见箴18:10;林前15:31;林后4:10;西3:17)。
或吃或喝。这条劝勉原先涉及偶像崇拜的饮食问题,但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饮食问题。人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基督徒始终应按照上帝的旨意作出选择。品格和健康都要受到保护(见《教会证言》卷二第70页;《教育论》195页)。吃喝对于保护健康关系重大。人类的许多疾病都是因为饮食不当所致(见《服务真诠》295页;《论饮食》122页)。上帝要人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使之适合于作祂圣灵的殿(见林前6:19,20)。因此基督徒应当学会如何选择不伤害身体,而会促进身心健康的饮食(见《论饮食》118,119页)。古代以色列人确信,只要他们愿意遵守上帝的教导,上帝必保守他们健康(见出15:26;申7:12-15;参申28:58-61)。如果现在上帝的子民遵从祂的教导,只将符合祂律法的东西摄入体内,上帝也会向他们这样做的(见创1:29;3:18;利11:2-31;传10:17;林前10:6;《论饮食》121页;《服务真诠》113页;《历代愿望》824页;《卫生勉言》第168页)。基督徒的理想就是创造主在伊甸园最初所提供的饮食(创1:29)。
无论作什么。这条命令扩大到包括生活中一切的行动和计划。基督徒不应随便依从未悔改之肉心的欲望、未重生之身体的冲动。他们有责任使自己的每一思想、言语和行为都符合上帝所显明的旨意(见西3:17;彼前4:11;《使徒行述》482,483页;《教会证言》卷二第590,591页)。基督的宗教涉及人的一切事务,包括灵,智,体的领域。基督所提供的救赎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完全救赎(见罗8:5-9,13,14;林前9:27;加5:16,24;《卫生勉言》第67,68页)。
荣耀。或“尊荣”(见罗3:23注释)。基督徒在生活中遵行上帝律法的首要动机应当是促进上帝的荣耀。这种动机出于他对上帝的爱和讨他创造主喜悦的愿望(见约14:15;约壹5:3)。心灵的所有力量都应当用来推进上帝国度的利益,从而荣耀上帝。
32 不拘是犹太人,是希腊人,是上帝的教会,你们都不要使他跌倒;
不要使他跌倒。基督徒的行为方式决不可影响别人陷入罪恶(见罗14:13)。这里提到了三等人,是警告不要使他们中的任何人跌倒。这三等人包括任何地方的所有人群——犹太人,基督徒和异教徒。哥林多信徒应当避免与偶像接触,因为犹太人厌恶偶像和偶像崇拜。基督徒不应做使人认为他们原谅或认可偶像崇拜的事;这样做会使他们更加抵触和反对基督教。所以信徒要远离一切拜偶像的娱乐活动。外邦人,即犹太人和基督徒以外的所有人都喜爱偶像崇拜,并千方百计为之辩护。基督徒不应做什么事在这方面鼓励他们。哥林多教会的许多信徒对于偶像的真正性质缺乏应有的认识。保罗告诫刚强的弟兄要小心避免一切扰乱这些人思想的行为。这条原则是永远适用的。基督徒决不要做什么事,无谓地使人跌倒,不论的犹太人,异教徒,还是基督徒同道。要设法引导那些不认识上帝的人明白祂的良善,智慧和慈爱,从而实现他们得救的伟大目的。他们得救是出于上帝的智慧(见赛43:25;结36:22,23;约17:23)。世人寻求心灵的平安。但是只有一种能找到真平安的可靠方法,那就是遵从保罗的劝勉。
33 就好象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
喜欢。保罗全神贯注于救人的宗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愿意做任何合理的事。因此他决心让别人的利益高过他自己的利益,以便吸引他们归向基督。他设法避免因无谓地坚持自己的权利而引起偏见或激起反对。基督国度建立的原则是与属世的国度完全不同的。人的思想因着罪的本性,是生来与上帝的旨意为敌的(见诗51:5;罗8:6,7)。人喜欢高抬自己,坚持他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和信念。但基督徒却是克己而高举基督,并奉献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别人(见太16:25;可8:35;《历代愿望》550页)。
众人。直译为“许多人”,指大多数人。保罗对人一视同仁,不会只为迎合他标准的人谋利益。他和所有真正的基督徒一样,关心各社会阶层全体人类的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