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46哥林多前书 > 正文

哥林多前书01--SDA圣经注释

第 一 章

 

提要:1 问候与感恩。10 保罗劝他们合一。12责备他们纷争。18 上帝败坏智慧人的智慧,21 用人所当作愚拙道哩,26 不拣选有智慧、有能力、有尊贵的人,27,28 却拣选愚拙、软弱和卑贱的人。

1 奉上帝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

上帝旨意。保罗强调他担任使徒是上帝的旨意。他在给其他教会的书信中,也要人注意这个事实(见罗1:1;林后1:1;加1:1;弗1:1;西1:1;提前1:1;提后1:1)。他知道自己的职务不是人任命的,而是上帝任命的(见加1:1)。每一个耶稣基督福音的真正使者都要像保罗那样坚信自己的恩召,相信他如果作其他任何工作就有祸了(见林前9:16)。

使徒。apostolos(见徒1:2注释)。保罗作使徒的身份在哥林多受到质疑。在本节和书信的后面,他勇敢而无畏地维护这个身份(见林前9章)。

保罗。关于这个名字的意义,见《使徒行传》第7章补充注释二。

兄弟。当时对基督徒的通称(见罗16:23等)。“基督徒”的称呼尚未普及(见徒11:26注释)。

  所提尼。身份不明,可能是徒18:17中所提到管理哥林多会堂的人。传统说法把他列入70个门徒之中(路10:1)是没有根据的。所提尼可能是保罗的代笔人,就如《罗马书》中的德丢一样(见罗16:22注释)。所提尼的名字出现在开头的问候语中,并不表明他是书信的共同作者。保罗习惯这样提说同工的名字。

2 写信给在哥林多上帝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哥林多。关于保罗在哥林多的工作和哥林多教会的建立,见《SDA圣经注释》卷六100页;徒18:1-18。

教会。ekklēsia(见太18:17注释)。

  在基督耶稣里。只有那些寻求耶稣,躲避在祂里面,被救主的公义所遮盖的人才算是圣洁的。

  成圣。hagiazo,“献身”,“成圣”(见约17:17注释)。下文把成圣的人称为“圣徒”(hagioi),直译为“圣洁的人”(见罗1:7注释)。hagiazo和hagioi的词根相同。英语中的“成圣”和“圣徒”都源于拉丁文词根sanctus(“圣洁”)。

  蒙召作圣徒的。就是“蒙召的圣徒”。见上面“成圣”的解释。

  在各处。“在各处”也可放在“蒙召作圣徒的”前面,强调哥林多信徒是信徒大团契的一部分。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福音的特权不是他们所独有的。

  保罗所用的“在各处”也可能是当时常用的问候语。有两个犹太会堂的铭文中也有这样的问候语:“愿这里和以色列全地都有平安”(见汉斯.利兹曼《新约手册》林前1:2注释)。书信不只是发给哥林多信徒的,其中所充满的教训也是给所有人的。书信已列如圣经正典,作为我们的指导和教诲(见提后3:16)。

  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见徒2:21注释。

  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或“是他们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地方”。如果指“地方”,就没有什么更多的意义。如果指“主”,就是进一步强调所有的基督徒团体崇拜的是同一位主(见上面“在各处”解释)。这里可能隐射哥林多教会内的结党纷争(11-31节)。

3 愿恩惠、平安从上帝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恩惠。charis,在《新约》中出现了大约150次,译为“恩惠”130次。其他地方分别译为“宠爱”、“快乐”,“感恩”,“谢意”,“感激”,“欢愉”,“慷慨”,“好处”、“接纳”,“赐恩”等。这些词合在一起,也不足以表达获得上帝启示的人的所感受到的荣耀、惊异、喜乐、欢愉和感激,因为上帝藉着耶稣基督彰显了祂无比的恩德。所有这一切都用“恩惠”(charis)一词来归纳。

  古希腊人崇尚美。他们用charis表示美感和快乐,然后把这种观念转移到产生美感的事物上,故词义引伸到感激,高兴和欢愉。该词具体可指所给予的恩惠或恩宠。

  早期基督教会采纳了这个有用的词汇,用它亲切,仁爱,欢愉的内涵和优雅的性质,来表达基督徒之间的态度。该词特别用来表示“上帝在基督里,并藉着基督对于罪人的关注和举措,尤其是自发的仁爱之举”(赫尔曼.克里默,《圣经神学词典》, 1886年,第574页)。上帝对人的恩典,绝对不取决于人的状况,既不通过他努力行义来赚取恩典,也不因他没有这样作而影响上帝对人彰显恩典。只要他愿意,就能得到上帝的恩典。他犯罪的程度,不影响上帝乐意藉在耶稣向他所施的恩典。见罗1:7注释。

  平安。eirēnē,源于希腊和平女神伊琳娜。在《新约》里,eirēnē指圣灵充分运行在个人生活中,不受任何搅扰,从而使人与创造主之间达到完全的和谐。塞耶将该词下定义为:“心灵的平静状态,对于藉基督而来的拯救满有把握,对上帝没有丝毫的恐惧,安于任何属世的命运”。见罗1:7注释。

4 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上帝,因上帝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

  我。这里的单数形式表明所提尼不是书信的共同作者(见第1节注释)。

  感谢我的上帝。保罗在处理教会的混乱现象之先,称赞哥林多信徒在属灵经验上的成就。他先称赞他们的信心和顺服,再责备和警告他们。给七教会的信息也表现了这种做法(启2:2-4,13,14,19,20)。上帝先说好的方面来鼓励教会,为必要的警告和责备作准备。如果他们像哥林多教会那样听从,就会取得属灵的进步和福气。

  恩惠。charis(见第3节注释)。这里所强调的是具体的恩赐(charismata,林前12:4;见林前1:5-7)。

5 又因你们在他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

  凡事。上帝已经赐给哥林多信徒丰盛的福气,把他们从极其败坏的生活环境中拯救出来,使他们脱离无法形容的罪恶深渊,授予他们无限的属灵恩赐,以致他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第7节)。丰盛的恩典已经远远超过实际的需要,所以教会没有理由退后和背道。参林后9:11。

  口才。logos,泛指“话语”,也指具体的言语。这里可能指自由清楚地表达一切真理知识的能力。这个恩赐可能就是12:8中“智慧的言语”(logos sophias)。

  知识。gnōsis,是英语中表示“认知”(gnostic)和“不可知”(agnostic)等词汇的来源。关于这个恩赐,见林前12:8注释。知识是基督教信仰的一个重要基础。凡想成为基督徒的人必须明白有关上帝存在和救赎计划的基本事实。保罗以他拥有这种恩赐而自豪(林后11:6)。哥林多有些信徒滥用了这个恩赐(《哥林多前书》第8章)。

6 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

  正如。“正如”似乎强调因耶稣基督而来的救赎计划的知识,藉着圣灵在哥林多教会的有力工作得以显明并确立。这能力依然运行在教会当中,为上帝的恩惠和福音真理作证,正如救恩的信息第一次传到这个城市时一样。

  为基督。圣灵倾降在哥林多信徒身上的结果,使他们确立了对福音的信仰,深刻地悔改,并接受了显示上帝牺牲耶稣之爱的真理。使徒有关基督的见证不仅被人相信和接受,而且教会藉着上帝之灵所伴随的能力领受了圣灵的各种恩赐(见第7节)。林前12:1,4-10,28;弗4:8,11-13列举了这些恩赐。圣经说,圣灵恩赐的目的是要使教会得到发展,直至在耶稣里达到合一与完全(弗4:12-15)。

  坚固。或“确立”。圣灵的恩赐授予早期的教会,包括哥林多教会,表明上帝愿意向祂的子民提供丰盛的恩典,使他们坚定站立,并向不信的世人见证真道。

7 以致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

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林前12:7)。每个信徒都接受了一定的恩赐。哥林多教会的恩赐特别丰富。

  等候。apekdechomai,“迫切地等待”。

  显现。apokalupsis,直译是“揭示”,“显露那隐藏的”。帖后1:7;彼前1:7,13;4:13用该词表示耶稣的来临。人肉眼本来看不见的耶稣将忽然显现,众目都要看见(启1:7)。表示“显现”的一个更常用的词是parousia(见太24:3注释)。表示“来临”的词erchomai,也经常使用。耶稣的来临是第一世纪教会喜乐的期盼和希望,并仍然是每一个耶稣真门徒“所盼望的福”(多2:13)。哥林多信徒藉着圣灵的各样恩赐确立了对耶稣的信仰,他们迫切期待救赎主的复临。现在也是这样。如今教会的各种恩赐确立了耶稣的见证。余民教会的特征是拥有“耶稣基督的见证”(启12:17),那就是林前19:10中的“预言之灵”。

8 祂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

  祂。就是主耶稣基督(第7节)。

  坚固。或“确立”。

  到底。参腓1:10;帖前5:23;犹24。不要把这句话理解为人不可能从恩典中坠落。其他的经文清楚地表明了信徒犯错误的可能性(如来6:4-6)。信徒只有忍耐到底,才能坚固到底(见太24:13;见约10:28注释)。

  无可责备。信徒们得到保证:基督必在试炼诱惑中坚定他们,保守他们一生行在圣洁的路上,使他们在基督显现的时候无可责备的。这个应许并不是说他们从来就不会犯错误,因为“人人都犯了罪”(罗3:23)。如果他们愿意不断地降服于耶稣,表示愿意讨祂喜悦,祂就会使他们过得胜的生活,在祂显现时无可责备,因为祂的义遮盖了他们。“无可责备”与“完全”有别。“无可责备”指那些在审判者之前不能被指控有罪的人,因为没有指控他们的理由。

9 上帝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祂所召,好与祂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

  上帝是信实的。参林前10:13;帖前5:24;帖后3:3等。上帝的绝对信实是保罗所说信徒在末日无可指责的基础。上帝的应许就像祂的品格一样是不变的。对于生活在当今越来越不安定之世界中的基督徒,这是不断的安慰的源泉。

  被祂所召。见罗8:30注释,参9:24;11:29。上帝呼召所有的人与耶稣联系交往。他们为上帝的各种见证多感召,放弃罪恶,接受基督的救恩。

  一同得分。koinōnia(见徒2:42;罗15:26注释)。

10 弟兄们,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弟兄们。这是保罗书信中常用的称呼。保罗用这个亲切的称呼,可能是为了缓和他将对信徒进行的严厉责备。这个称呼也暗示了哥林多信徒中所缺乏的团结精神。

  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我们藉着耶稣向上帝祈求(参罗12:1;帖前4:2)。藉着同一个名祈求,可能进一步影射哥林多信徒中间所存在的结党纷争(见上面“弟兄们”注释)。

  劝。parakaleo,直译是“呼吁站在……一边”,故有“劝诫”,“安慰”之意(见约14:16注释)。这里指“劝诫”。本节从感恩和称赞过渡到了责备。经过简单的引言,保罗开始直接讨论需要他关注的各种问题。见太5:4注释。

  都说一样的话。这是古典希腊文的习语,意为“一致”。 保罗用这个习语,表明他精通古典希腊文(见徒17:28注释)。

分党。schismata,源于schizo(“分裂”,“撕开“)。太27:51用schizo描述圣所幔子的撕裂。在太9:16 中schisma指撕裂衣袍。保罗用这个词表示“意见分歧”,特别指哥林多教会的分裂精神。英语中的schism (“分党”)源于schisma。

一心一意。nous … gnōmē。Nous表示心情,gnōmē表示因某种心情而产生的意见,判断或情感。

  彼此相合。katartizo,“修补(破渔网)”(太4:21);在伦理上指“完美”、“完善”。 耶稣和使徒的讲道,不断地就教会的合一发出强烈的呼吁(见约17:21-23;罗12:16;15:5,6;林后13:11;腓2:2;彼前3:8)。

11 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纷争。

  革来氏。意为“青翠的”或“淡黄色的”。这是自由民中的常见名,暗示革来氏可能是自由民中的一位女子。她家无疑住在哥林多。这些人带给保罗有关哥林多教会的纷争的消息(见《使述行述》300页)。有人认为他们就是林前16:17所提到的代表,但缺乏证据的支持。

  家里的人。“家里的人”是外加的。无法确定他们是革来氏家的直系成员,亲属,仆人或奴隶。

  对我提起。革来氏家里的人向保罗反映了哥林多教会的状况。

  弟兄们。见第10节注释。

  纷争。erides(单数eris)。Eris似乎列在罗1:29-31的罪恶之中,也列在情欲的事中(加5:20)。

12 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

  你们各人。结党的精神似乎影响了所有的人。教会的信徒纷纷表示自己属于这一派或那一派。

  属保罗的。保罗先提到声称属于他的一派。他表示不赞成分派,尤其是属于他的一派。各派都受到了批评。任何形式的分党精神都是错误的。把一个属灵领袖与另一个属灵领袖进行比较,是违背基督精神的。

  亚波罗。他是亚历山大的犹太人,所随从的是施洗约翰的教训。他“有学问”“最能讲解圣经的”(徒18:24,25)。在以弗所,他从百基拉和亚居拉那里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然后他前往亚该亚,在哥林多教会工作了一段时期(徒18:27,28;参林前3:5-7)。他的学识和口才使教会中部分信徒把他抬举在保罗之上。当保罗最初把福音传到这个大都市时,他的工作是要适应那些不了解属灵真理的人(林前2:1-4;3:1,2)。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亚波罗的教训超越了信仰的入门知识(林前3:6-11)。他的个性,工作方式,和他所传信息得到某些人的特别好感,这些人就表现出对他的偏爱。另一些人则不愿意放弃对保罗的忠诚,因为是他首先将福音传给他们的。其实保罗和亚波罗是完全和谐的(见第5-10节)。纠纷产生以后,亚波罗离开哥林多回到了以弗所。保罗曾劝他回来,他坚决不肯。

  矶法。就是彼得。译自亚兰语Kepha',意为“石头”(见约1:42)。“彼得”译自希腊语Petros,也是“石头”的意思(见太16:18注释)。属于这一派的人无疑认为,说自己追随最初的十二门徒之一具有特别的优势。彼得曾与耶稣有亲密的关系,是作领袖的十二使徒之一。他们认为这证明彼得的地位超过保罗和亚波罗。有人认为这一派的存在表明彼得曾访问过哥林多。但这样的结论是不确定的,也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

  属基督的。属于这一派的人拒绝随从任何人间的领袖。他们持独立态度,自称直接受教于基督(见《使述行述》278,279页)。

13 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

  基督是分开的吗?说明这是很荒谬的。

  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这个问句的形式,暗示了否定的回答。译文强调了保罗的意思。他巧妙地以自己为例,而不提亚波罗或彼得。

  奉保罗的名。参太28:19;徒8:16中的格式。

14 我感谢上帝,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

  上帝。有的文本省略了“上帝”。

  基利司布。原是哥林多管会堂的(徒18:8)。基利司布是一个罗马名字。

该犹。显然就是罗16:23所提到接待保罗和整个哥林多教会的人。不知道他是不是《约翰叁书》所提到的该犹(约叁1)。该犹是一个罗马名字。

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保罗显然是让他的助手施洗的。他或许预见到有人特别重视由什么人来主持这个仪式。这个礼节的意义不在仪式本身,也不在由什么人来主持,而是参加者自己的经验。请参见耶稣的作法:“不是耶稣亲自施洗,而是他的门徒施洗”(约4:2)。

15 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

  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有文本为“我给你们施洗”。 意思实质上是一样的。哥林多人显然普遍认为,受洗者和施洗者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即使是宣称属于保罗的一派,也不可为在他们领袖手中受洗而夸口。 保罗很高兴自己能让别人来主持大部分的洗礼。

16 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

  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本节说明这封书信是由别人代笔的。否则保罗不会加上“司提反家”,而会把司提反家与基利司布和该犹同列(见14节)。

  司提反。司提反家是保罗在亚该亚的第一批果子(16:15)。写《哥林多前书》时,司提反和保罗在一起(16:17)。

17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原不是为施洗。保罗渴望单单基督得到高举,并争取多人归向祂。所以保罗说明,他的主要工作不是施洗,而是劝人归顺救主。他没有说自己不给任何人施洗,而是希望人明白,他不想藉着给大批人施洗而将荣耀归给自己。他在13-17节中的论述表明,他非常希望在救赎的工作中,上帝的工人会消失在视野之外,悔改罪人的视线能单单集中在耶稣身上。那些在使徒手下受洗的人可能会宣称自己比其他信徒优越,从而在教会产造成结党纷争。保罗深知其中的危险。他宣称他的工作是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救赎的喜信,并呼召他们悔改相信耶稣。这也应始终是所有福音使者的伟大目标。

  智慧的言语。希腊人高度赞赏他们演说家们巧妙博学的辩论方法和精炼的演讲才能。保罗并不想模仿他们雄辩推论的风格。福音的成功并不靠这些方法;而且使徒传道也不展示这些方法。他的教训和演讲方式并不受老经世故的希腊人所称赞。他们不认为他讲的道是智慧的。保罗渴望基督十字架的荣耀不会被人的哲学和雄辩的口才遮蔽,从而把荣耀归给人而不是上帝。传播十字架的成功,不是依靠人的推理和精心论辩的魅力,而是靠伴随着圣灵大能的简明真理的影响。

  落了空。也就是没有实质的内容。

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上帝的大能。

  十字架的。“十字架的道理”是因信钉十字架的主而得救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在崇尚哲学的希腊人和注重仪式的犹太人看来,乃是愚蠢至极。

  道理。logos,直译就是“言语”。这里可能是与“智慧的言语”对照(见第17节注释)。

  那灭亡的人。他们正行走在灭亡的道路上,因为他们把唯一能救他们的十字架的道理视为愚拙。

  得救的人。直译为“正在得救的人”。保罗这里把得救描写为现在的行动。圣经所说的得救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动(见罗8:24注释)。

  大能。dunamis(见路1:35注释)。对于那些因愿意相信福音纯洁的信息而“得救的人”,十字架的道理是“上帝的大能”。这大能表现在伴随着罪人接受救恩的条件而发生的品格改变。福音不只是阐明教义或讲述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为人类所成就的事,而是上帝的大能运用在悔改相信的罪人生活和心灵之中,使他成为新造的人(见罗1:16;参林后5:17)。

19 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经上所记。引自赛29:14,与希腊文七十士译本,而不是与希伯来原文较为接近。保罗为林前1:18的论点提出圣经的论据。凡努力藉着人的哲学和无神的思维方式所寻求的得救途径,都会被上帝所拒绝而归于无有。

20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上帝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

  智慧人在哪里。本节是一句自由引语,综合了赛19:12;33:18的思想;参44:25。保罗心目中的“智慧人”可能特指崇尚世俗哲学的希腊人。“文士”是指重视律法权威的犹太人。“辩士”指热中于哲学争辩的希腊人和犹太人。本节指出,任何靠人的思维和推理争取得救的办法都是完全靠不住的。

21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上帝,上帝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

  上帝的智慧。在创造的大工,自然界的奇迹,星空的荣美和奇妙的神眷中,人类为上帝智慧的许多证据所包围,可是他们仍然不追求认识上帝。上帝通过对丧亡人类的爱怜,宣告了信基督得救的荣耀信息。这个信息,在世俗智慧的人为愚拙,在接受的人责为蒙上帝所特选救赎的方法。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世人虽然自夸有智慧和成就,却不认识真神。希腊人以他们的哲学著称,但是他们猎奇的心理(见徒17:21)并没有引导他们认识“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上帝”(24节)。犹太人也自夸有超人的智慧,但对于得救的重要知识却无知得可怜。

  既不认识上帝。就是没有认识上帝的知识。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是福音所显示的得救的智慧。

  道理。kērugma,“宣告”,强调所传的信息,但不排除宣讲的行动本身,与kēruxis(“传道”)不同。这“愚拙的道理”就是宣告因信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而得救的福音。这在希腊人和不信的犹太人看来是愚拙的。

22 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

犹太人。原文没有加定冠词,是强调其特征而不是其身份。下面的“希腊人”也一样。

  神迹。有些文本为复数。关于犹太人求神迹,见太12:38注释;参《塔木德》《公会》98a,宋西诺版第665页。保罗用犹太人和希腊人来代表当时的两大类人。犹太人所寻求的是神迹奇事和超自然现象的表现。

  希腊人。多世纪以来,这个民族以知识造诣和崇尚理性而著称。他们认为人的智慧能够渗透和理解一切的事物。

23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钉十字架的基督。见林前2:2注释。

  绊脚石。skandalon,“陷阱的触发器”,或“陷阱的诱饵”。动物一旦踩上,就会触发机关而被捕获。skandalon比喻那些引发罪恶、错误或过犯的事物。属肉体的以色列人期盼弥赛亚来作一个地上的君王,使他们在世上建立起至高无上的国度,所以他们反感钉十字架之救赎主的信息。福音与他们关于弥赛亚的观念是针锋相对的,所以他们拒绝了福音,以致灭亡。参见加5:11将skandalon译为“讨厌”。殉道者查斯丁在《与德里夫的对话》中表达了犹太人对钉十字架者可能是弥赛亚的观点抱什么态度。德里夫说:“然而你们这个所谓的基督受到如此的屈辱,以致上帝律法最后的咒诅临到了祂身上,因为祂被钉死在十字架上”(32页;《前尼西亚时期的教父》卷一第210页)。

  在外邦人。有文本为“在希腊人”。那些崇尚哲学,逻辑,科学和智力发明的人认为,被罗马人最屈辱的刑罚十字架处死的人居然能拯救他们,这简直是无稽之谈(见《使徒行述》245页)。殉道者查斯丁的下面这段话反映了哲学的头脑接受被钉十字架的人为上帝的儿子有多么困难: “我们凭什么相信一个钉十字架的人是永恒上帝的长子;祂将对全人类施行审判,除非我们找到祂降生为人之前所发表的有关祂的证据,除非我们看见接着所发生的事情”(《第一护教书》第53页;《前尼西亚时期的教父》卷一第180页)。这位护教者在13章中宣称,“他们说我们疯了,因为我们坚持给一个钉十字架的人仅次于永恒不变之上帝的地位”(同上,第167页)。

24 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智慧。

  蒙召的。指有效的宣召。即邀请不仅发出,而且被人接受。关于“蒙召”的这方面含义,见罗8:28,30注释。

  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见罗1:16注释。一切真正的基督徒,不论其国籍或教育背景,都承认上帝的大能藉着耶稣运行来拯救他们。他们认识到上帝救赎人类的计划是智慧的,能消除一切的障碍,将各种类型和教育程度的人都融合到一个爱心的大团契中。

25 因上帝的愚拙总比人智慧,上帝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上帝的愚拙。上帝拯救人类的方法在那些被世人的哲学所蒙蔽的人看来,似乎既愚拙又软弱。这句话带有修辞色彩。事实上,上帝既不愚拙也不软弱。但祂为人类所做的,在不知悔改的人看来,似乎是非常愚拙的。事实上,上帝改变和恢复人类的计划,比最聪明最有学问的思想家所有的计划和发明都更加适应人类的需要。

  上帝的软弱。即在人看来是软弱的(见上面“上帝的愚拙”注释)。

26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

  可见。或“看来”。

  蒙召的。见第24节注释。

  有智慧的不多。“福音工作最大的成功素来是在比较卑微的人中成就的”(《使述行述》461页)。上帝在建立祂的教会时,没有请教世上有智慧,财富或势力的人。祂想争取所有阶层的人,但是世界上所谓的智慧常常使人高抬自己,而不在上帝面前自卑。所以在拥有世界财富和被视为知识界领袖的人中,接受耶稣基督纯朴福音的人并不多。有文本在“有智慧的不多”加上“蒙召的”,意为“有效地宣召”(见第24节注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在你们中间有智慧的不多”。

27 上帝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世上愚拙的。心中充满属世学问的人往往不理解那些没有在世俗的学校里受过很多教育,但受上帝之灵引导的人所传纯朴简明的福音真理。犹太人对于耶稣的智慧十分惊讶,问道,“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约7:15)?他们不理解一个没有上过拉比学校的人怎么能明白属灵的真理。今天也有这种情况。人们往往根据一个人受正式教育的程度来衡量他教训的价值。真正的教育是以上帝的道为中心和重点的。凡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必是谦卑、温柔,而完全接受圣灵引导的。参太11:25。

  世上软弱的。即被世人视为软弱的。

28 上帝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

  卑贱的。agenēs,直译为“没有家庭的”,故用来指那些没有名气或声望的人。本节的agenēs指那些被人所看不起的人。保罗强调上帝绝不依靠人的技能和学问,来成就祂救赎人类的旨意。祂使用卑微而完全顺服的器皿,证明那些依靠世界地位,势力和学问的人是多么虚妄无用。

  那无有的。指世人所认为不存在或无价值的东西。

29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一切有血气的,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即没有一个人能够(参可13:20;路3:6等)。现在保罗总结18-28节的论点,说明人不论贫富贵贱,有学问或无学识的,都没有理由在上帝面前夸口。

  自夸。原文时态表明任何人都不能自夸。

30 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上帝,上帝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在基督耶稣里。基督徒有力量、有智慧,是因为与基督联合。他们靠自己是得不到高位,财富或能力的。上帝藉着耶稣基督提供了一切。即使他们不知道,他们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仍都是藉着耶稣而来的。为把人类从犯罪堕落中拯救出来所需要的一切,都能从耶稣身上得到。“上帝本性一切的丰富,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西2:9;参《天路》115页)。我们藉着基督成就智慧、公义、圣洁和救赎。

是本乎上帝。我们的生命和存在都是出于上帝(徒17:25,28)。

  智慧。见罗11:33注释。

  公义。因着信心,基督的义赐给悔改相信的人(见罗1:17;4:3注释)。

  圣洁。hagiasmos,见罗6:19注释)。

  救赎。apolutrōsis,见罗3:24注释。

31 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这里部分引用了耶9:23,24。人的任何成就都不是夸口或吹嘘的理由。人类唯一值得夸口的就是他认识主耶稣基督为他个人的救主。彰显在基督身上的上帝奇妙的智慧和慈爱,是赞美和喜乐永不枯竭的源泉。人类所有的智慧和成就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