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提要:1 耶稣责备祂弟兄的野心和大胆: 10 从加利利起身上去过住棚节: 14 在殿里教训人。40 众人起了纷争。45 法利赛人恼怒差役没有拿住耶稣并责备尼哥底母为耶稣辩护。
1 这事以后,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祂。
这事以后。这个短语在《约翰福音》中很常见(3:22;5:1,14等),表示从一段叙述到另一段叙述的转换,并不说明中间相隔时间的长短。
游行。peripateō,直译是“到处走动”,比喻义是“生活”,““过日子”等。这里既有字面意义又有比喻意义。
犹太。与加利利,撒玛利亚,比哩亚,以土买相区别。
杀祂。约5:18。第5章记载的在公会前的讯问大约发生在6:1至7:1记载之事的一年之前。那次讯问之后不久耶稣就退往加利利去了(见太4:12注释),并在大约一年之后发出了生命之粮的教训(约第6章),这也标志着祂在加利利传道工作的结束。这时“逾越节近了”(约6:4),但“不愿在犹太游行”(约7:1)暗示耶稣没有参加即将到来的逾越节(参《历代愿望》395页)。
[赴住棚节的秘密旅行:约7:2-13。见本卷注释222页地图;229,231页图表]。
2 当时犹太人的住棚节近了。
住棚节。这个节期开始于提斯利月十五日(利23:34)。从逾越节到住棚节大约有六个月。住棚节持续七天,以色列人在这七天中住在树枝搭建的帐篷里,纪念他们出埃及时曾住在帐篷中(利23:40-42;参尼8:16)。除此之外第八日也要守为“圣安息(利23:39)。除酵节、收割节(五旬节)和住棚节并称为以色列人的三大节期。犹太人所有的男丁“一年三次”要上到耶和华的面前(出23:14;申16:16)。约瑟弗斯说“希伯来人视住棚节特别神圣和重要”(《犹太古代史》 viii. 4. 1 [100])。住棚节曾是纪念民族得拯救的感恩的节期,也是一年一度收获结束时欢庆的时节(利23:42,43;申16:13-16)。
3 耶稣的弟兄就对祂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
耶稣的弟兄。关于耶稣的弟兄,见太1:18,25;12:46注释;参《历代愿望》450,451页。他们还没有信祂(约7:5;见徒1:14怀爱伦注释)。
离开。耶稣的“弟兄”对祂很失望。他们不能理解耶稣的做事方式,希奇祂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声望。他们想的是,如果耶稣宣称自己是弥赛亚,他们自然能得到荣耀和利益。现在门徒中有好些离去的(约6:66)。耶稣的这些弟兄或许寄望他能在都城耶路撒冷──国家的信仰中心──展示祂的权能,借此重得失去的声望。
你的门徒。耶稣在犹太地的传道没有结出多少果实,尽管如此,祂在那里仍有好些门徒(见太4:12;约3:22注释)。实际上,耶稣离开犹太地正是因为祂的声望在那里的民中引起的骚动(约4:1-3)。
4 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
显明给世人。耶稣的弟兄希望祂向聚集在耶路撒冷过节的民众公开显现,并向他们彰显祂大能的神迹。在那里他们希望首领们能查验耶稣的主张,如果公会证实了祂神迹的真实性并相信祂确实是弥赛亚,借着这欢乐的节期,耶稣的弟兄期待着祂能在大卫的城里被立为王。可以将耶稣弟兄们的关心和马利亚在娶亲筵席上的态度作一比较,马利亚那次就希望耶稣能向聚集的众人证明自己就是上帝所拣选的那一位(约2:3,4)。
5 因为连祂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祂。
他们相信耶稣能行神迹,因为他们都亲眼见过。即便是现在他们还是希望祂能上耶路撒冷去,使那里聚集的民众看到祂的神迹就深深折服。但尽管曾亲眼见过神迹他们还是怀疑和不信。因为耶稣没有满足他们的心愿他们就开始怀疑祂先前所行的。他们认为耶稣过于谦卑和内敛,于是就试图给祂一些他们认为他所需要的鼓励。
6 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
时候。kairos,“成功的时刻”(见可1:15注释)。
还没有到。将这里和耶稣对祂母亲所说的话进行比较(约2:4)。耶稣的弟兄所提的也许是出于好意,但耶稣却知道怎么做是最好的。对于耶稣来说,祂的一生每一件事情都有定期,都是出于上帝神圣的旨意,要在合适的时候完成预先既定的目标(见路2:49;约2:4注释)。
常是方便的。耶稣的弟兄们和所有严谨的犹太人一样,定期参加国家的节日,他们选择起程去耶路撒冷的日子常常随自己的方便而定。
7 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做的事是恶的。
世人。耶稣的弟兄们要求祂将自己显给世人看(第4节),但祂却提醒他们“世人”恨祂(参约15:18)。他们的建议(见第3,4节注释)是错误的。如果耶稣照他们的建议去做,祂不会得到他们所期望的拥护。此外,他们的感情和利益与这个世界上的人相同,世界不会恨他们,因为世界必爱属自己的(约15:19)。
你们。这个代词在希腊原文中是强调的。
指证他们所作的事。人们都不喜欢自己的恶行暴露出来。该隐杀亚伯,“因为自己的行为是恶的,兄弟的行为是善的”(约一3:12)。“凡作恶的便恨光”(约3:20)。
8 你们上去过节吧,我现在不上去过这节,因为我的时候还没有满。”
还。有文本无“还”字。
没有满。见第6节注释。
9 耶稣说了这话,仍旧住在加利利。
仍旧。这个词是译者后加的。经上没有指出耶稣在加利利待了多长时间。祂在住棚节过到一半的时候到了耶路撒冷(第14节)。
10 但祂弟兄上去以后,祂也上去过节,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
暗去的。这个词暗示耶稣并没有走人们常走的路线,而是选择了一条经由撒玛利亚地区客旅不常走的路线(参见《历代愿望》452页)。
11 正在节期,犹太人寻找耶稣,说:“祂在哪里?”
犹太人。约翰通常用“犹太人”指国家的官方代表,而不是指普通百姓(第12,25节)。他们对于耶稣是否会在住棚节上出现相当的不确定。上一次逾越节耶稣就没有参加(见约6:1;7:1注释)。
祂在哪里?直译是“那个人在哪里?”“那个人”ekeinos是贬义的。
12 众人为祂纷纷议论,有的说:“祂是好人。”有的说:“不然,祂是迷惑众人的。”
众人。这些人是从不同地区来过节的人,包括加利利人。当五千人吃饼得饱并想拥立耶稣为王的五千人时(约6:1-15)他们也在场。当耶稣使他们的努力归于徒然之后,他们就开始议论抱怨(第41节)。显然,他们在住棚节上还是继续发怨言,这种情绪也影响到其他的人。这里似乎是指一种私下的、隐秘的议论,而不是公开的抱怨。“祂是好人”这句话肯定不是抱怨。
好。agathos,这个“好”是从道德角度来说的。耶稣曾说只有上帝是“良善的”(见太19:17注释)。民众中有些人已经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并为自己所信的辩护,尽管是在暗地里(约7:13)。
迷惑。planaō,“使误入歧途”,“使犯错”。犹太的领袖们将耶稣说成是“诱惑人的”(太27:63)。
13 只是没有人明明的讲论祂,因为怕犹太人。
因为怕犹太人。和约19:38;20:19进行比较。
14 到了节期,耶稣上殿里去教训人。
到了节期。既然这个节期一直持续到第八天,那时间到了一半应该大概就是第四天(参第2,37节注释)。
上殿里去教训人。约7:14-52。见本卷注释222页地图。
15 犹太人就希奇,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
希奇。直译是“一直希奇”。
书。grammata。这个词可以指字母(路23:38),信(徒28:21),书或著作(约5:47),“圣经”(提后3:15)或学问,不论是初级的还是高级的。这里的意思显然是指学问和知识。令人感到惊奇的并不是耶稣能读会写,而是祂的学问为何如此渊博,竟能讲出这么一篇深邃的道理来。他们知道耶稣未曾在拉比学校中受训。以犹太人的眼光来看,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不仅要师从成名的拉比,还要与这教师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并要服侍他。自学圣经对于犹太人来说也并非罕见,但他们认为这样一种教育远逊于拉比学校中正规的系统的学习。见《塔木德》松奇诺版Sotah22a,第109,110页。
16 耶稣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
教训。didachē,由动词didaskō(“教训”)而来。后者在新约中出现了97次,均译成“教训”。
不是我自己的。耶稣否认了祂是凭自己教训人,并同时宣称这教训的来源远远超过拉比学校。上帝是祂的教师。
那差我来者。这是《约翰福音》的常用语(见约4:34;5:30;6:38;见约3:17注释)。
17 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上帝,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
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一个人真诚地渴望遵行上帝的旨意,上帝就会启发他,使他能够正确地评估别人的主张。领受光的一个前提就是,寻求真理的人必须愿意跟从那已启示之亮光的带领。关于如何查明圣经中上帝的旨意。见结22:28注释。
在信仰中如何确定“什么是真理”是人们经常抱怨的一件事情。他们指出基督徒的信仰原则中有很多存在出入的地方,因此说他们不能决定什么是正确的。成千上万的人将自己没有能力发现真理作为借口,于是就成了毫无信仰的人。
18 人凭着自己说,是求自己的荣耀;惟有求那差他来者的荣耀,这人是真的,在他心里没有不义。
荣耀。doxa,这里的意思是,“荣誉”,“名声”,“声望”。自命不凡的教师以他们的学识自夸并寻求人的尊荣。上天不喜悦人的骄傲和自恃(见太6:2,5,16)。品格上有这种倾向的人不是真正的教师。
真的。alēthēs,用在这里形容人,意思是“真实的”,“可靠的”,“诚实的”。这个词用来形容耶稣(太22:16;可12:14;约7:18)和上帝(约3:33;8:26;罗3:4)。除了在林后6:8,它不用来形容人。Alēthēs和后面的“没有不义”是并列的。这句话中对比的意思是,那些骄傲、自恃、对自己的重要性估计过高的教师们是不真实的、不诚实的以及不义的。
19 摩西岂不是传律法给你们吗?你们却没有一个人守律法。为什么想要杀我呢?”
摩西岂不是传律法给你们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指望肯定的回答。所有基督的听众都要对这个问题作肯定的回答。上帝的律法通过摩西传给以色列人(利1:1,2;4:1,2等;参约1:17)。百姓极其尊重摩西,并且承认要忠实于他。这里的“律法”指的是摩西五经中的教训。
你们却没有一个人。耶稣根据第17节的前提发表自己的论点。上帝的旨意已经包含在摩西五经之中,但是犹太人却不遵守,因此他们也就不能判断耶稣的教训到底是不是来自天上。
杀我。见约5:16,18;见太20:18注释。顺从上帝旨意的标志在于一个人是否存在个人的偏见以及他顺从的态度如何。很多人只满足于表面上的顺从,而太少有人去从基督那里获得祂完全的义。
20 众人回答说:“你是被鬼附着了!谁想要杀你?”
鬼。daimonion。将这里和太9:34;11:18的控告进行比较。
21 耶稣说:“我做了一件事,你们都以为希奇。
一件事。即十八个月前耶稣上次访问耶路撒冷时在安息日治好瘫子那件事(第5章;参《历代愿望》450页)。
22 摩西传割礼给你们(其实不是从摩西起的,乃是从祖先起的),因此你们也在安息日给人行割礼。
割礼。关于这个命令,见利12:3。
从祖先起的。割礼并非起自摩西。它在亚伯拉罕的时候就已作为立约的记号出现了(创17:10-14;参见罗4:11)。
在安息日。根据《密西拿》,犹太人在安息日可以做任何与割礼有关的事(安息日18. 3,《塔木德》宋西诺版第641页)。拉比乔斯说,“割礼是一条伟大的戒律,它超过了安息日的重要性”(《密西拿》Nedarim 3. 11,《塔木德》松奇诺版第93页)
23 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礼,免得违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个人全然好了,你们就向我生气吗?
免得违背。拉比以利以谢(大约公元90年)的思路可以反映出基督时代犹太人领袖的想法,他推论说:“为什么割礼能够凌驾于安息日之上呢?因为如果一个人将割礼推迟,过了指定的时间,那他就有可能被剪除。……如果他因自己身体上的一部分而不顾安息日,难道在他(在处于死亡的危险时)就不能为了全身而将安息日弃置一边吗?”(《托塞夫塔安息日》15. 16,引自斯特拉克和比勒贝克《新约注释》,卷二第488页)。
全然好了。割礼只涉及人身体上的一处,而耶稣治好的却是一个人。下面这段源于公元100年的《塔木德》上的话也许可以反映早期的思想:“割礼只涉及身体248个部分的一处,它都能使人不守安息日,那如果要[救]一个人整个的生命,那岂不是更能不遵守安息日了吗?”(Yoma 85b,第421页)。如果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犹太人允许人在安息日去医治他;但如果不是急症,治疗就得推迟(见约5:16注释)。毕士大池边那个人显然不属于急症的范围。他已经等待了三十八年,拖后一天得痊愈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因此,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耶稣就得被定罪了。但是,犹太人的推断并不符合逻辑。如果他们允许割礼凌驾于安息日之上,那他们更应该允许耶稣在安息日医治这个瘫子。但实际上,他们经常违犯安息日,因为每个安息日都有割礼要实施,而耶稣却只因“一件事”而被责难(约7:21)。
24 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
不可……断定是非。就是放弃以貌取人的习惯。
外貌。将这里和申16:18-20;撒上16:7进行比较。
公平。公平的判断可以使犹太人得出正确的结论,即,耶稣在安息日所做仁慈的行为并没有违犯安息日的律法。犹太人的遗传律法给安息日加上了许多条款,以便获得豁免。比如说,有严格的律法规定禁止人在安息日负重,但那些在安息日急需运输的人仍旧有办法可以合法地在安息日里做成这件事。下面这段《米西拿》中的话表明了他们的合法手段:“在安息日,一个人不论用左手还是右手,无论在他的膝上还是肩上携带(物品),都算违法,因为只有哥辖子孙才可以这样做。但如果他换一种方式,用脚,口,肘,耳,头发,腰带,衣摆,鞋,用这些来携带东西就不算为违法,因为他没有像人(通常那样)携带[物品]”(安息日10. 3,《塔木德》松奇诺版第339,440页)。
25 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说:“这不是他们想要杀的人吗?
耶路撒冷。这里的耶路撒冷人是与来自加利利和巴勒斯坦其他偏远地区的人相对而言的。
这不是他们想要杀的人吗?希腊原文的这种反问形式期待肯定的回答。
26 你看祂还明明地讲道,他们也不向祂说什么,难道官长真知道这是基督吗?
他们也不向祂说什么。这真是一件怪事。耶稣放胆公开宣讲,而犹太领袖却保持静默。百姓得出一种可能的原因:领袖们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已经确定耶稣就是弥赛亚。
知道。即,他们认识到了祂是弥赛亚吗?但是百姓想错了,犹太人的领袖们现在和从前一样,他们一直都决意要杀害耶稣。
27 然而,我们知道这个人从哪里来;只是基督来的时候,没有人知道祂从哪里来。”
这个人。他们认识耶稣属世的父母。他们曾说,“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太13:55)。然而,他们似乎忘了祂出生在伯利恒(约7:42)。
基督来的时候。关于基督这个称号意为弥赛亚,见太1:1节注释;参约1:41。“没有人知道祂从哪里来”,这句话一定不要理解成犹太人不知道基督是大卫的后裔,对于这个事实他们是很清楚的(太22:42)。同样,犹太人也不是不知道弥赛亚在哪出生,因为当希律询问大祭司和文士基督的降生地时,他们回答:“在犹太的伯利恒”(太2:4,5)。这里提到的可能是一种当时关于弥赛亚的一种流行的信念,从犹太人泰弗的话中反映出来:“哪怕基督真的降生了并且就存在于世上,但在以利亚来膏祂、使祂向万民显现之前,祂连自己也不知道,也没有能力”(Justin Martyr,与泰弗的对话8)。
28 那时,耶稣在殿里教训人,大声说:“你们也知道我,也知道我从哪里来;我来并不是由于自己。但那差我来的是真的。你们不认识祂,97页
你们也知道我。耶稣并不否认关于祂世上父母的事实,也不停下来讨论神学的问题。祂向他们指明他们对上帝的无知,并再次宣称祂不是凭自己的权柄来的(见第15,16节注释)。人们认识祂的外表,但祂更希望他们能认识到祂的神性和祂作为上帝儿子的身份。
真的。alēthinos(见约1:9)。
你们不认识祂。犹太人对于天父品格的认识极其扭曲。数百年的顽梗和背叛已使他们不能清楚地认识上帝──一位有恩慈、有怜悯的父亲。他们认为祂残酷、苛刻,在很多方面和他们异教邻邦所崇拜的假神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上帝正是要通过基督纠正他们这种错误的观念。当人注视上帝所差来的这一位时,他们就能知道天父是什么样的了(见约1:18注释)。耶稣宣称,“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犹太人拒绝了耶稣,就是拒绝了天父向他们的启示,并在自己的无知和愚昧中继续误解上帝。
29 我却认识祂;因为我是从祂来的,祂也是差了我来。”
我却认识祂。关于圣父与圣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见约1:1,18注释。
30 他们就想要捉拿耶稣;只是没有人下手,因为祂的时候还没有到。
他们就想要。或“他们开始设法”。
还没有到。见第6节注释。
31 但众人中间有好些信祂的,说:“基督来的时候,祂所行的神迹岂能比这人所行的更多吗?”
众人。他们与那些想要寻索耶稣性命的官长们不同。
祂所行的神迹岂能比这人所行的更多吗?希腊原文的结构表明期待肯定的回答。关于神迹,见本卷注释第208,209页。
32 法利赛人听见众人为耶稣这样纷纷议论,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打发差役去捉拿祂。
法利赛人。这部分人尤其敌视耶稣,现在他们又牵头召开议会。而祭司大部分都是撒都该人。关于公会,见第67页。
议论。gogguzō,这里显然是指有克制的讨论或辩论,而不是发泄(见第12节)。
差役。可能是圣殿中的差役。
33 于是耶稣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以后就回到差我来的那里去。
不多的时候。从现在的住棚节到来年春天耶稣被钉的逾越节只有大概六个月了。祂已经在世上服务了三年的时间,现在还剩下半年了。
34 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
你们要找我。这里似乎是在指将来的审判,那时人要为他们曾经拒绝耶稣而哀哭切齿。并要寻找救恩,却是徒然,因为已经太晚了(见耶8:20;摩8:11,12;太7:21-23;25:11,12;路13:25-30)。
35 犹太人就彼此对问说:“这人要往哪里去,叫我们找不着呢?难道祂要往散住希腊中的犹太人那里去教训希腊人吗?
散住。Diaspora(“分散”)。Diaspora特指犹太人在大流亡后分散到当时的世界各地。
希腊人。泛指异教国家(罗1:16;2:9等)。这里可能是指希腊化的犹太人。
36 祂说:‘你们要找我,却找不着;我所在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犹太人理解不了这话中深奥的含义,连彼得也没能理解耶稣话中的意思(约13:37)。
37 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
末日。关于这一日是第七日还是第八日尚存在分歧。人们怀疑“末日”是否可以用于第八日。住棚节持续七天(利23:34),第八日是一个“圣会”(利23:36)。如果耶稣的话是指刚刚发生的水祭仪式(见下面注释;参《历代愿望》454页),那么这“末日”就应该是第七日,因为在耶稣的时代这样的典礼只在节期的头七天举行(见《密西拿》Sukkah 4,1,9,《塔木德》松奇诺版第193,226页)。
人若渴了。耶稣的话显然是指在节期的七天之中举行的水祭仪式。《密西拿》这样描述这种仪式:“这种水祭如何(进行)呢?用一个容积三罗革(译者按:一罗革约合0.3升)金瓶从西罗亚池打水。当他们到达水门时要吹出teki`ah(长音),teru`ah(颤音),再次发出teki`ah(长音)。(之后祭司)上到(祭坛)的高处,转向左边,那里有两只银碗。一只在西边,用以盛水,另一只在东边,用来盛酒”(Sukkah 4. 9,《塔木德》松奇诺版第226页)。根据《塔木德》松奇诺版(Sukkah 48b,第227页),前面那三次角声指的是圣经中的话,“所以,你们必从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赛12:3)。这个仪式紧跟着早晨的燔祭(《托塞夫塔》Sukkah 3. 16,引自斯特拉克和比勒贝克,卷二第800页),并与一个奠祭的仪式连在一起。那两个碗碗底有口,下面各与一个通道连接。口的大小以让水和酒大致同时排干为宜(《密西拿》Sukkah 4. 9,《塔木德》松奇诺版第226页;《塔木德》松奇诺版Sukkah 48b,第229页;参见《历代愿望》449页)。
可以到我这里来喝。百姓连续七天亲历水祭的仪式并参加其他一些节期的活动,却没有什么能满足他们对属灵生命的渴望。可是在众人中站着一位是生命的源头,能用活水满足所有人真正的需要。
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可以证明,他们在基督里找到了满足。他们在他里面得到的超过他们所期待的。他们尝了祂所赐的安宁,疑惑和惧怕全都烟消云散。祂的恩典供应他们的缺乏,他的力量满足他们日常的需要。他们依靠自己经常失望,但祂从不令他们失望。
38 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
信我的人。可以按某些古代权威版本调整标点,把这句话与第37节中的动词“喝”连在一起,变成:“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让信我的人喝”。如果这反映了预期的关系,那么下句话中的“他”就是指基督,而不是指信的人。但一般的版本和希腊的教父们都认定“他[的]”指的是相信基督的人,他们成为了属灵福气的源头(见下面关于“活水的江河”注释)。古代希腊圣经手稿没有标点,现在看到的标点是后来编辑的人加上去的。关于错误标点的例子,见路23:43注释;参约4:35,36注释。
就如经上所说。不清楚引的是哪一节经文。也许是一种归纳性的引用,可以对照以下的经文:箴18:4;赛12:3;44:3;55:1;58:11;结47:1;亚14:8。
腹中。Koilia,喻指内心。
活水的江河。人只有与基督保持活泼的交通,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属灵影响的中心。在他里面有生命的力量,在信心的激发下,流出一条活水的江河,把生命和清新带给别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当真理满足了他的心,他是不能将这种影响隐藏起来的。他期待着将这些真理分赠给其他寻求属灵活水的人。在他里面形成的活水的江河会充盈满溢,无可阻挡(见约4:14注释)。
39 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
圣灵。这一节是约翰解释性的插入语,用来阐明并强调上一节的思想。《约翰福音》写于这件事以后的六十年左右。后来他亲眼见到了圣灵降在门徒中的积极作用。
还没有赐下。见徒1:4,5,8;徒2:1-4。
尚未得着荣耀。这里是指耶稣的死和复活(见约12:16,23,24)。
40 众人听见这话,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
先知。见申18:15;约1:21注释。百姓虽认为耶稣就是那“先知”,却没有确定祂就是弥赛亚。
41 有的说:“这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
基督。基督就是弥赛亚(见太1:1注释)。
从加利利出来的。参约1:46。他们的争论是基于外表。耶稣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加利利度过,祂的传道基本上也限定在这一地区。他们熟悉弥5:2的预言(见约7:42),但显然不明白赛9:1,2的意义。
42 经上岂不是说‘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吗’?”
大卫的后裔。见撒下7:12,13注释。
大卫本乡。见撒上16:1注释。
伯利恒。见弥5:2注释。
43 于是众人因着耶稣起了纷争。
起了纷争。将这里与约9:16;10:19进行比较。
44 其中有人要捉拿祂,只是无人下手。
要捉拿。群众中的一些人此时准备采取行动,至少他们在支持或怂恿那些困惑发狂的国家官员来捉拿耶稣,只是没有人下手拿祂,因为祂的时候还没有到(见第6节注释)。
45 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他们对差役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祂来呢?”
没有带祂来。见第32节。无疑公会成员对于他们逮捕耶稣计划的失败很生气。
46 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象祂这样说话的!”
像祂这样。见太7:29注释。关于我们主公开讲话时的具体方式,我们只能有一个大概的想象。祂的动作和发音、姿态和语调,必为所看见所听见的人欣赏。无疑我们主的演讲方式一定与众不同、引人入胜的。祂的语调一定与犹太人诵读律法书不同,也与官长和百姓日常所熟悉的方式迥异。
47 法利赛人说:“你们也受了迷惑吗?
你们也受了迷惑吗?原文的“你们”是强调的。“你们”不包括在百姓当中(第40,41节)。根据记载,法利赛人没有询问差役耶稣讲了些什么。他们认为耶稣就是迷惑人的(见太27:63;参约7:12)。
48 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祂的呢?
官长。即官方,公会的成员以及其他的官员。人缺乏圣经的根据就只能依靠武力和权威来弥补他们的不足了。反抗的人经常要用血来印证自己的见证。将来政府当局同样将压制真理(启第13章)。
49 但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诅的!”
不明白律法的百姓。古时受过教育的犹太人经常蔑称普通百姓为“泥土中的百姓”,希伯来文是`amme ha'ares(单数为`am ha'ares,亚兰文是`amma' de'ar`a')。见本卷注释55页;见52节注释。
50 内中有尼哥底母,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对他们说:
尼哥底母。关于他的身份,见约3:1注释。原先他夜间去寻访耶稣,现在他白日为他说话。尼哥底母的话是对那些人最好的回答,刚才他们还说,“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祂的呢”(第48节)?
51 “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祂所作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祂的罪吗?”
不先听本人的口供。关于这里所提到的原则,见申1:16,17;17:2-7;19:15。尼哥底母根据法律,要求他们公正合理地对待耶稣。后来耶稣被捕并被定成死罪的时候,犹太法律体系中的很多原则都被破坏了(见《马太福音》第26章补充注释二)
52 他们回答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
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官长们用这个问题来回避尼哥底母的问题,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法利赛人暗示尼哥底母和那些同情耶稣的加利利人串通一气。他们对没有怎么受过教育的加利利犹太人的蔑视反映出他们狭隘的偏见和嫉妒(见49节注释)。
出过。这句话反映了他们思维的混乱。他们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先知约拿(王下14:25)就是迦特希弗人,迦特希弗是下加利利西布伦的一座城(见《SDA圣经注释》卷四第995页)。先知那鸿的家乡伊勒歌斯也在加利利(见鸿1:1注释)。拉比以利亚撒(大约公元90年)的见证也指出了法利赛人这种说法的错误:“‘以色列没有一个支派不曾出过先知’”(《塔木德》松奇诺版Sukkah 27b,第121页)。如果这里的“出过”使用一般现在时,那它就是指的将来。的确加利利将来再也没出过一个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