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17以斯帖记 > 正文

以斯帖记01--SDA圣经注释

第一章

提要:1 亚哈随鲁设王筵。10 瓦实提受到召唤却拒绝前来。13 亚哈隋鲁听从米母干的意见,颁发男性为尊的法令。

1 亚哈随鲁作王,从印度直到古实,统管一百二十七省。

亚哈随鲁。希伯来语是'Achashwerosh,译自波斯语Khshay?rsh?。在一些巴比伦石板上拼写为Achshiyarshu。在厄勒番丁岛纸萨草纸文稿上的辅音字母拼为Chshy'rsh 和Chshyrsh。含义不明。希腊语把Khshay?rsh? 译成Xerxes,在拉丁语里成了Assuerus。故薛西斯和亚哈随鲁是同一个人。一个是来自希腊语的波斯名字,另一个名字来自希伯来语和拉丁语(见《先知与君王》598页)。

《以斯帖记》的作者似乎还知道亚哈随鲁之外的其他的当政者。《以斯帖记》的亚哈随鲁不应与但9:1的亚哈随鲁混淆,此人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人。至于拉4:6的亚哈隋鲁,见拉4章的补充注释。

2 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的宫登基;

波斯国王每年部分时间住在伊克巴塔纳,有时去波斯波立和巴比伦,而书珊城当时是政府的首都(见但8:2;斯9:12)。

书珊城位于以拦省(见但8:2),约离目前波斯湾海岸线以北161公里,离巴比伦以东322公里多。它在《以斯帖记》之前曾经是以拦的首都。位于底格里斯河谷的东岸。这个河谷地势上升,连与伊朗山脉。在4.8平方公里多的大废墟中,可以看到宽敞的宫殿遗址。那里曾发生《以斯帖记》中的许多动人故事。这座宫殿是薛西斯的前任大利乌希斯塔斯普在以拦城堡的遗址上兴建的。见本章5,6节注释。

3 在位第三年,为他一切首领臣仆设摆筵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就是各省的贵胄与首领,在他面前。

第三年。约始于公元前483年4月14日开始,到公元前482年4月2日为止。“筵席”可能持续了六个月,始于该年春天。那时雨季已经结束,出门旅行较为容易舒适。

筵席。原义为“酒席”。亚哈随鲁一二年后将离开书珊远征希腊(见《以斯帖记》序言),这次召集全国各地的首领,总督及军事将领,可能是为了规划预期取得辉煌成功的征战。希罗多德(vii.8)记录薛西斯曾召集这样的会议。他可能在六个月内相继召集不同的官员。每次都是与国王讨论他们在战争中的特殊责任。如果不是政治和军事要事,不可能把大帝国的所有要员都召集过来。

 首领。即“官员”。

臣仆。即他的“侍臣”。

权贵。希伯来语chayil,意为“[全]军”(出14:4)、“军兵”(出19:9)、“勇敢的[人]”(撒上16:18)等。亚哈随鲁设宴目的之一是规划出征希腊,当然会邀请他的主要军事长官。

波斯和玛代。词序与《但以理书》相反(但5:28;6:8,12,15;8:20),并一再出现在《以斯帖记》的叙述中(斯1:3,14,18,19),说明那时波斯已取代玛代成了联合帝国的主体(见但7:5;8:3)。在斯10:2节里用了原先的词序,可能是因为按照“历史”玛代国王在先。

贵胄。是源于波斯语的希伯来语。意为“主要[人物]”。

首领。即管理被征服领土的省长或总督。历史证实,在灾难性的出征希腊之前,书珊曾召集过一次大会,有总督们在场。

4 他把他荣耀之国的丰富和他美好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

他荣耀之国的丰富。薛西斯生性爱炫耀。他率大军远征希腊时一路招摇过市。对于波斯的庞大财富,现代各国作家们均有论述。波斯宫殿的荣华包括包金的城墙,大理石的柱子,奢华的悬挂物,一棵金色梧桐树和树藤。书珊城的出土文物证明《以斯帖记》的作者非常熟悉波斯的宫殿及宫廷习惯和规则,因为他的描述与考古学研究的成果完全吻合。学者们据此确信只有亲自了解王宫,或认识这样身份的人,才能为这个故事描述出如此准确的背景。

一百八十日。同一批人不可能招待这么久。各省的首领们不可能同时都离开各自的省份,外出这么长时间。亚哈随鲁可能在六个月的“筵席”里轮流招待不同批次的客人。

5 这日子满了,又为所有住书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园的院子里设摆筵席七日。

筵席。亚哈随鲁可能是为了保证在他长期远征希腊期间,首都的臣民对他的忠诚。若是这样,这就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政治举措。筵席当然只请男人,因为王后瓦实提另为女人设宴(第9节)。

御园。薛西斯宫殿的废墟保存得非常良好,所以我们能作出部分的描述。末底改坐过的宫门,以斯帖擅自进入的宫庭,以及宫殿的一些其他部位已经确定。

宫殿的边长约300码。正门朝南。

宫殿东北部是宽敞的王座大殿。这个高大的建筑,边长330英尺,要经过一大段阶梯才能到达。中央部位的平顶由三十六根有沟槽的、柱顶雕刻的细长石柱支撑着。柱子有六行,每行六根。建筑的正面可能是敞开的,后侧和两边的墙可能是由砖砌成,以瓷釉雕带贴面。在王座大殿的装饰上大量使用金、银、宝石。希腊作者们讲到这个庭院中的金色梧桐树和树藤。王宫西北面据认为是“御园”。《以斯帖记》中的许多事件都是在这里或附近发生的。

6 有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用细麻绳、紫色绳从银环内系在白玉石柱上;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玉石铺的石地上。

白色、绿色、蓝色的帐子。直译是“白色的棉布和紫罗兰色的[布料]”。“绿色”来自梵文“棉”。“帐子”是外加的。这些“帐子”,或者遮蓬,很可能是用白色和紫罗兰色的棉布做的。

细麻绳、紫色绳。需要牢固的“绳子”,支撑遮蓬从有柱子的中央大殿延伸到60英尺长的镶嵌铺设的庭院。

白玉石柱。书珊城的石柱是深兰色石灰石做的。希伯来语shesh(白玉)可能指这种石灰石,或者条纹大理石,而不是普通大理石。

石地。“红、白、黄、黑”在希伯来语中不是指颜色,而是指镶嵌着石地的不同石头和其他材料。在石地上和石柱上使用了深兰石灰石。

7 用金器皿赐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显王的厚意。

金器皿。胜利的希腊人在帕拉提亚附近的波斯帐篷里,发现了很的多金制的杯子。

各有不同。这个细节必须亲眼所见,或来自筵席目击者的描述。

御酒。来自皇家的酒窖。

8 喝酒有例,不准勉强人,因王吩咐宫里的一切臣宰,让人各随己意。

国王下令,各人饮酒自量,不要争竞酒量。

9 王后瓦实提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也为妇女设摆筵席。

希腊人所记载薛西斯唯一的妻子是阿米斯特里(Amestris)。薛西斯登基前达到婚龄时就已娶她。希罗多德和帖西亚(Ctesias)说到她冷酷放荡。但这不能证明阿米斯特里和瓦实提是同一个人。这个王后可能象以斯帖一样(见斯2:7)不止有一个名字。

10 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

只有太监他们有权直接到女人住处。这些太监名字的含义不明。太监往往是被阉割在波斯市场上出售的外国奴隶。波斯人视数字七为神圣的。

11 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甚美。

亚哈随鲁炫耀了自己王国的财富和荣耀之后,想到了美丽的王后。他想以她的美色作为最高的炫耀。

12 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所以王甚发怒,心如火烧。

王后拒绝的理由不明。有人认为亚哈随鲁炫耀瓦实提的美貌有失唐突,但上下文并没有提供他这方面意图的线索。犹太人的他尔根经认为她拒绝出面是因为她不肯炫示。约瑟夫将她的拒绝误认为是波斯的习惯,即不许已婚女性与陌生人交往。其他古老的犹太作家提出各种假想或荒谬的解释,不值一提。

亚哈随鲁特别要瓦实提戴上王后的冠冕(第11节),说明他不但把她看作美女,也是国家的第一夫人。椐斯5:4节的描写,波斯女性在有陌生人的筵席上出面其实是有风度的表现。迦勒底人的妻妾同样也出席她们丈夫的酒宴(但5:2)。尼2:1-记载亚哈随鲁的儿子和继任者亚达薛西一世的王后陪伴他饮酒。好几位希腊作家证实波斯女性出席酒宴的事。亚哈随鲁的同时代人希罗多德说到阿米斯特里(见第9节注释)出席国王生日的宴会(ix.110)。所以当时波斯的习惯不可能排斥女性。在男人饮酒的时候召唤瓦实提出面没有什么不妥(见7:7)。

在亚哈随鲁宴请男人的同时,瓦实提也为书珊女人举办一个宴会,这说明她配合他的策略,旨在提高民众对国王的忠诚。圣经没有提供任何线索,说明瓦实提拒绝服从国王指令的理由。

甚发怒,心如火烧。见创4:5注释。

13、14 那时,在王左右常见王面、国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玛代的七个大臣,就是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母干,都是达时务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规,办事必先询问知例明法的人。王问他们说:

常见王面。这些人最重要的特权是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参见国王。

七个大臣。以斯拉曾把七个特殊的谋士与波斯的君王同列(见拉7:14)。他们可能组成国王的内阁。希罗多德说到波斯有七个望族,其首脑有特殊的权利。

达时务。他们有知识、有经验、熟知先例。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知道如何处理为当。

  明哲人。即国王的顾问。亚哈随鲁尽管心里生气,还是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大庭广众面前,用粗暴恐吓的言辞发泄自己的怒气是不合适的。他没有匆匆下令,而是认真考虑下一步措施。亚哈随鲁似乎很听谋士的话(见斯3:8-10;8:1-8;9:12-14),现在请与“明哲人”商量如何处置瓦实提。

王的常规。与国王相关的任何事项,他都先向有学识的人征求意见,再作决定。作者在这里所提到的可能是波斯君主的惯例,而不是亚哈随鲁个人的做法。

15 “王后瓦实提不遵太监所传的王命,照例应当怎样办理呢?”

国王不想表现出报复心强。而且波斯的统治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受到限制的(见斯1:19;8:8;比较但6:8-16)。国王似乎在说,我们不要感情用事,只考虑照章办事。既然王后在宫廷中公开违抗国王,那么按照正当的法律程序,应对她如何处理?这句话体现了玛代波斯政府所标榜的其法律不可更改性。

16 米母干在王和众首领面前回答说:“王后瓦实提这事,不但得罪王,并且有害于王各省的臣民;

米母干的发言代表七位谋士。他的回答说明波斯法律中没有对这种案例的惩处,没有涉及这一类的案件,没有先例可循。

不但得罪王。米母干代表七位谋士把这个问题从国王个人的恩怨,提升到国家事务的高度上,使国王免受报复之嫌,并为处理这类案件提供通例。

17 因为王后这事必传到众妇人的耳中,说:‘亚哈随鲁王吩咐王后瓦实提到王面前,她却不来’,她们就藐视自己的丈夫。

米母干在这里说瓦实提藐视亚哈随鲁。不清楚他指的是瓦实提不听王命的动机,还是仅指该行为本身。

18 今日波斯和玛代的众夫人听见王后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样行;从此必大开藐视和忿怒之端。

众夫人。希伯来语是saroth,复数为sarah,(公主。见创17:15注释)。她们将会对丈夫说不礼貌的话。作者这里先提波斯再提玛代(见第3节注释)。

大开藐视和忿怒之端。即妻子的藐视和丈夫的愤怒。

19 王若以为美,就降旨写在波斯和玛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实提再到王面前,将她王后的位分赐给比她还好的人。

这种使爱妻蒙羞的事情通常是在后宫里秘密处理的,避免引起大家的注意。米母干认为,既然瓦实提公然抗命,就当公开处理。

写。针对个人的谕旨一般不会放到国家的法典当中,但有时暂时性的谕旨会受入法典,强调其不可更改性(但6:8,9)。

不准瓦实提再到王面前。瓦实提不是被赶出王宫,而是离开国王的面前。同时她还失去王后的崇高身份。这是最大的羞辱。美貌保不了她(见对12节注释)。

20 所降的旨意传遍通国(国度本来广大),所有的妇人,无论丈夫贵贱都必尊敬他。”

21 王和众首领都以米母干的话为美,王就照这话去行,

国王与瓦实提不是离婚,而是分居。采取这个行动的原因向各省通告,不容误解。亚哈随鲁处理这件事的考虑说明瓦实提可能是一个波斯要人的女儿,而国王要继续得到他的支持,也可能她是某个省长的女儿。

22 发诏书,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说本地的方言。

除了发诏书之外,薛西斯还附了一封信,目的是保护帝国免遭米母干所指出的危险(见1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