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10撒母耳记下 > 正文

撒母耳记下08--SDA圣经注释

第 8 章

提要:1 大卫征服了非利士人和摩押人。3 他攻打了哈大底谢和亚兰人。9 陀以打发约兰带着礼物去祝福大卫。11 大卫献给上帝的礼物和掠物。14 他在以东设立防营。16 大卫的官员。

1 此后,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从他们手下夺取了京城的权柄(原文作“母城的嚼环”);

  攻打非利士人。大卫坐稳宝座之后,享受了一段时期的和平。他用这段时间来组织和建立他的国家。周围列国了解以色列的实力,不敢前来攻击。大卫自己也满足于处理国内的事务。但他终于决定征服他的敌人,使他们没有机会再发动进攻。非利士人被打败了,成了进贡国。他们的部分领土也并入了以色列。

  母城的嚼环。意思比较难解。“嚼环”可能指“权柄”。代上18:1相应的段落是大卫“从非利士人手下夺取了迦特和属迦特的村庄”(代上18:1)。因而母城可能指非利士的都市迦特。这个重要的地点现在属于以色列了。大卫占领它意味着非利士人彻底臣服于以色列。

2 又攻打摩押人,使他们躺卧在地上,用绳量一量: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摩押人就归服大卫,给他进贡。

  攻打摩押人。大卫先前与摩押保持友好的关系。当他躲避扫罗时,摩押人曾为他的父母提供了庇护之所(撒上22:3,4)。大卫对摩押态度的改变原因不明。有一个犹太传统说法大意是摩押人没有忠于对他们的托付,杀害了大卫的父母。这一点没有得到证实。还有可能是在大卫与非利士人的战争中,摩押人有某种背信弃义的罪行,因而成了大卫下一个决定攻打的目标。

  没必要象某些人假定的那样,认为这里错把亚扪说成了摩押。摩押在米沙治下的背叛(王下1:1;3:4-27),证明这个国家确实曾处在以色列的统治之下。除了这一记录之外,没有任何征服摩押的记录。但没有记录并不足以证明摩押从大卫时代到亚哈死时一直处于臣服状态。在那些年间可能还有其它的叛乱与再次的征服。

  把他们推倒在地上。大卫似乎强迫摩押人躺在地上,用绳子把他们量为三部分,三分之二被处死了,三分之一存留下来。代上18:2的相应段落没有提这一点。没有提这种严厉对待的原因。或许关于这场战争起因的信息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要量他们。

3 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往大河去,要夺回他的国权。大卫就攻打他,

  哈大底谢。有时拼为“哈大利谢”(代上18:3,5,7,10等)。“哈大底谢”显然比较正确,因为哈大底(Hadad)是一个重要的亚兰神的名字。这个神的名号也出现在便哈达(Benhadad)的名字里(王上20:1,2;王下8:7)。

  琐巴。亚兰人的一个小王国,在幼发拉底河西边,大马士革东北,哈马以南约80公里。这个国家在扫罗、大卫和所罗门的日子很兴旺(见撒上14:47;代上18:3;代下8:3)。在亚述统治时期,这个地区成了一个省,名字是Subutu。

  大河。在幼发拉底河。这节经文使人想到大卫统治疆域的广阔范围。以色列严格意义上的边界并没有延伸到幼发拉底河,但是那个地域的国家已经承认大卫是他们的最高君主了。

4 擒拿了他的马兵一千七百,步兵二万,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

  马兵一千。代上18:4的相应记录是 “战车一千”。

  七百。七十士译本为“马兵七千”,与代上18:4相同。

  砍断蹄筋。就是割断后腿的筋,使之残废,不能再用于战争(见书11:6-9)。

  留下一百辆车的马。大卫这么做是不是错了,并没有告诉我们。他可能感到需要许多马作为快速交通的工具。引进这些马可能为所罗门马匹的增加提供了基础(王上4:26;10:26,28,29),但直接违犯了申17:16。

5 大马士革的亚兰人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底谢,大卫就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

  大马士革的亚兰人。亚兰人有许多群体,但是大马士革的亚兰人最强大最著名(见王上20;王下16:5-12等)。

6 于是大卫在大马士革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使他得胜。或“保护大卫”。参14节和撒下7:9。大卫过着危险的生活,常与他的仇敌冲突。上帝的保护眷顾成了大卫许多诗篇的主题(见诗18;34等)。

7 他夺了哈大底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

  金盾牌。可能是镀金的盾牌。这种盾牌可能主要用于炫耀,而不是在实际战斗中提供保护。所罗门也制作了金盾牌,陈列在他著名的“黎巴嫩林宫”里(王上10:17)。“盾牌”在七十士译本里译为“手镯。”

8 大卫王又从属哈大底谢的比他和比罗他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

  比他和比罗他城。比他,在亚兰琐巴,详情不知。比罗他可能是Bereitan,在巴贝克以南约13公里。

  铜。实际上是铜与锌的合金。“铜”在圣经中常用来指青铜,一种铜锡合金。这些是古代东方常用的金属。在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叙利亚发现了许多由这些金属制成的物品。大卫为将来的圣殿储备了这些铜(11节)。所罗门用从亚兰夺取的铜制造了圣殿的“铜海、铜柱和一切的铜器”(代上18:8)。

9 哈马王陀以听见大卫杀败哈大底谢的全军,

  哈马。奥仑特斯河边的一个王国。它向所罗门进贡(王上4:24;代下8:3,4),重新获得独立后又被耶罗波安二世收归以色列(王下14:28),最终被亚述所灭(王下19:13;赛37:13)。

10 就打发他儿子约兰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因为他杀败了哈大底谢(原来陀以与哈大底谢常常争战)。约兰带了金银铜的器皿来,

  约兰。陀以任命他的儿子率领代表团是表示对大卫的高度重视。

  约兰带了器皿来。这种礼物来在东方一般被视为进贡。大卫的统治大大增强了以色列在西亚广大地区的影响力。

11 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和他治服各国所得来的金银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

  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这些礼物大卫没有自己使用,而是献给了耶和华。大卫有建造圣殿的伟大理想。虽然他本人未蒙允许执行建殿的任务,他还是尽量为建殿作准备。

12 就是从亚兰、摩押、亚扪、非利士、亚玛力人所得来的,以及从琐巴王利合的儿子哈大底谢所掠之物。

  亚兰。七十士译本,亚兰文译本和几份希伯来文手稿都是“以东”。代上18:11相应的国家名单中也是“以东”而不是“亚兰”。这两个国家实际上都被大卫征服了。“亚兰”('aram)和“以东”('edom)的名字在希伯来辅音中只有一个字母的区别。“亚兰”中的r在“以东”中是d。这两个字母非常相似,常被混淆。比如哈大底谢(撒下8:10)在撒下10:16,19中拼成了哈大利谢。关于希伯来字母d与r的形式,见本卷注释第14页。

  亚扪。由于撒下第10章说到在大卫统治的初期与亚扪的友好关系显然破裂之后的冲突,有些注释者推断本节列出了大卫在作王期间奉献掠物来源的全部国家,包括在撒下第10章的战争中所攻击的国家。

  亚玛力人。这是唯一一次提到大卫作王后与亚玛力人的战争。扫罗曾获得一次对亚玛力人的伟大胜利(撒上15)。后来大卫在逃亡时,曾击败亚玛力人的某些团伙(撒上30)。

13 大卫在盐谷击杀了亚兰(或作“以东”,见《诗篇》六十篇诗题)一万八千人回来,就得了大名;

  亚兰。七十士译本,亚兰文译本和几份希伯来文手稿都是“以东”。代上18:12的相应经文也是“以东”(关于这两个名称可能产生的混淆,见撒下8:12注释)。从这次击杀发生在“盐谷”可以看出是指以东,因为盐谷在以东(王下14:7;诗60标题;另见撒下8:14注释,那里显然是续篇)。

  一万八千人。代上18:12提到约押的兄弟亚比筛是大卫击杀这18,000人的将领。约押本人在同一地点击杀了12,000以东人(诗60篇标题)。还有一处记录约押“将以东的男丁尽都剪除”了(王上11:15,16)。

14 又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大卫。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在以东设立防营。大卫的军队在盐谷大胜以东人(撒下8:13;代上18:12),接下来就在那里设立了防营,就象他先前在亚兰设立防营一样(撒下8:6)。

15 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

16 洗鲁雅的儿子约押作元帅;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

  作元帅。在列出了大卫所战胜的仇敌清单之后,《撒母耳记》的作者简述了管理国家的主要官员(16-18节)。《历代志》的作者也是如此(代上18:15-17)。撒下20:23-26还列出了基本相同的官员名单。关于约押提升到这个职位,见代上11:6。

  史官。显然是一个重要的高级官员。他不仅记录国务,特别是记录王的信息,还是王的顾问。大卫的史官约沙法在所罗门作王的初期仍担任着同样的职务(王上4:3)。

17 亚希突的儿子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作祭司长;西莱雅作书记;

  撒督。撒督和亚希米勒在这里被列为祭司,显然是大祭司,因为这份名单是国家的最高官员。撒督在大卫作王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那时他与亚比亚他一同提到,参与将约柜运到耶路撒冷(代上15:11)。在大卫作王期间,这两个人一再作为同事提到。他们显然是同级的。

  关于大卫为什么采取设立两个祭司的奇怪做法,有三个理由提了出来:(1)这两位祭司代表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和以他玛各自的家系(见代上24:1-6,那里提到了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2)为了把长期争战的犹大和以色列重新团结起来,大卫可能希望通过使两个家系分任大祭司,来巩固民族宗教感情的统一。亚比亚他的祭司世家因为帮助过大卫几乎被扫罗灭绝了(撒上22:9-20),而撒督代表的这一支至少直到大卫成为全以色列的王时仍是忠于扫罗的(代上12:23-28)。(3)全民族对耶和华的崇拜还没有集中。约柜虽然在耶路撒冷,帐幕却在基遍,是在挪伯大屠杀后移到那里的;因此需要两个大祭司,并且特别提到撒督在基遍侍奉(代上16:39,40)。关于撒督的历史以及他的同事,见下面亚希米勒的注释。

  亚希米勒。在本节和代上18:16(拼为“亚比米勒”)的相应经文,以及后来的代上24:6中都被称为亚比亚他的儿子。但是大卫的两位大祭司(见上面“撒督”的注释)在他的一生中都被称为“撒督和亚比亚他”,甚至在所罗门作王的初期也是如此。所以本节和《历代志》提到撒督和亚希米勒引起了“抄写错误”和“名称混淆”的推测,尤其是因为亚希米勒被称为亚比亚他的儿子,而亚比亚他是亚希米勒的儿子。

  但是没必要假定存在任何错误。批评家不一定考虑到他们假想的困难既有可能是因古代作者或其抄写员的错误,也有可能是由于缺乏完整的信息而引起的。零散地提到祭司家族的几代人并不能构成完整的记录。比如让我们设想一个外国人,不熟悉美国的历史,在读一本关于美国政治的书。他看到书中说克利夫兰是本杰明·哈里斯以后的总统,在别的段落又说他是在哈里斯之前的总统时,就会感到困惑。然而他要是读过那个时期的全部历史,就会发现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关于亚希米勒,亚比亚他和亚希米勒的话,允许下述对事件的复原。在挪伯给逃亡的大卫陈设饼的亚希米勒是亚希突的儿子(撒上22:9-12)和以利的后裔,因为他儿子亚比亚他应验了关于以利家的预言(王上2:27)。根据撒上14:3的家谱,亚希米勒帮助大卫时一定已经是个老人了。他的儿子亚比亚他可能同时也担任大祭司(见可2:26注释),要是他与他父亲联合供职的话。或者他可能履行祭司的职能而同时他父亲是“退休的大祭司”,显然就象以利与他两个儿子的关系,以及基督时代亚拿与该亚法的关系一样(见路3:2的注释)。当扫罗杀害祭司亚希米勒一家时,亚比亚他带着他职分的象征——以弗得逃脱了(见出28:6-30注释),成了流亡中大卫的顾问和祭司(撒上22:20;23:6,9;30:7)。在将上帝的约柜运到耶路撒冷时的庆典中,亚比亚他和撒督再次作为联合大祭司被提到(代上15:11,12)。此后撒督和亚比亚他在大卫生平的较后部分(撒下15:29,35,36;17:15;19:11;20:25)甚至在所罗门作王的早期再三作为“祭司”被共同提到(王上4:4)。

  如本章所述(1-15节),在大卫的军队战胜各种仇敌,国家巩固,国内司法体系确立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份大卫最高官员的名单。但是在本节和代上18:16的相应经文中都包括“祭司”撒督和亚希米勒的名字。亚比亚他显然被他的儿子代替了。没有说明亚希米勒担任这个职务多久,也没有说明为什么他没有长期担任。他可能在他父亲身体很坏的时候暂时担任祭司。或许这个老人因发生意外——可能是押沙龙的背叛而故意退休了。虽然圣经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些事,但是更换祭司可能会有许多原因。不需要假定是抄写错误。

  还有一次在数年以后,我们发现亚希米勒参与了公众仪式。那是在所罗门的加冕礼之前,年迈的大卫分配利未人在将来圣殿崇事中的职责。在大卫和代表亚伦两个家系的“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米勒”面前掣签(代上24:1-3;参6,31节)。亚比亚他没有出席这个场合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正在积极参与亚多尼雅夺位的企图(王上1:5-7,19)。因为他缺席,自然就由他儿子亚希米勒作为以他玛家的首领出席,与以利亚撒家的撒督并列。所以这里他的名字与撒督的名字列在一起,而不需要大祭司职务的又一次变动。亚希米勒虽然被提到三次,但没有被称为祭司(代上24:3,6,31)。在所罗门的加冕典礼上,只有撒督一个人受膏为大祭司(代上29:22)。

  然而,亚比亚他仍列在的所罗门作王之初的第一份高级官员名单里(王上4:4;参1节,暗示这份名单指的是所罗门作王的初期),即在大卫去世之前。所罗门可能出于尊敬大卫,看他是一位老朋友和顾问才保留他的这个职位。至少他没有废除亚比亚他的祭司职位,直到大卫死后,直到亚比亚他参与了所罗门认为亚多尼雅进行的另一次危险活动(王上2:22,26,27)。从那时起撒督就是唯一的大祭司了(王上2:35)。

  因而不同的记录显然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彼此矛盾的,不需要加以更正。

  书记。显然是一种高级职位,相当于国务卿(见王下12:10;18:37;19:2)。

18 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大卫的众子都作领袖。

  比拿雅。在所罗门的加冕典礼上,原为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首领的比拿雅,取代约押作了元帅(王上4:4)。

  领袖。源于希伯来语的kohen,直译是“祭司。”这里可能指一种世俗的职位。七十士译本为“宫庭的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