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圣经库 > 09撒母耳记上 > 正文

撒母耳记上15--SDA圣经注释

第 15 章

提要:1 撒母耳派遣扫罗去消灭亚玛力人。6 扫罗恩待基尼人。8 扫罗留下了亚甲和上好的战利品。10 撒母耳责备扫罗;扫罗称赞自己并为自己辩解。上帝因他的不顺从厌弃他。24 扫罗的自卑。32 撒母耳杀了亚甲。34 撒母耳与扫罗分开。

1 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祂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

  你当听从。撒母耳暗示扫罗曾听见有关他在吉甲的说明,但他没有顺从。现在他要再次接受试验,看看他是实行上帝的旨意,还是又屈从自己的意愿。

2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

  我都没忘。直译是“我已关注”。亚玛力人是住在巴勒斯坦和埃及之间沙漠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计似乎主要是通过掠夺袭击邻近的部落(见创36:12注释)。他们曾在西奈山附近无缘无故地袭击以色列人(出17:8-16)。在那次战役后,摩西称这个地方为“耶和华尼西”,说:“耶和华必世世代代和亚玛力人争战”。巴兰的预言称亚玛力为“诸国之首,”意思是他们第一个与以色列作战。但是巴兰又说:“他终必毁灭”(民24:20,修订标准本)。

  亚玛力人无疑最近曾袭击犹大南部的别是巴一带。可能这就是该地区长老们要求立王的原因之一(见撒上8:1-5)。就象约书亚蒙指示保护基遍人脱离南方五王同盟无缘无故的进攻一样,扫罗也受命去解救以色列人脱离亚玛力人的攻击。在约书亚的日子五王被杀带来了和平。如果扫罗执行了上帝的计划,以色列人可能就会从那时起享有比他们实际上享有的更长时间的和平。撒上14:48提到的亚玛力人可能就是指这次战役,因为49-52显然是插入的。

3 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

  灭尽。灭绝亚玛力人财产的责任落在军队的成员身上。但是“击打亚玛力人”的主语是第二人称单数,意味着灭绝亚玛力人的责任落在以色列王扫罗个人身上。希伯来语的“灭”(charam),意思是“禁止”,“奉献”,因此是“根绝”。当一个国家遭到禁绝时,属于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是被咒诅的。百姓要杀掉,牛和其它活物也用杀掉,但是金银等物要归入耶和华的库中(见书6:17-19)。古时类似的风俗在近东其它国家也有。

4 于是扫罗招聚百姓在提拉因,数点他们,共有步兵二十万,另有犹大人一万。

  在提拉因。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书15:24的提炼,为犹大南部边界的一个城镇,接近亚玛力人的领土,但是它的位置尚未确定。在攻击亚玛力人的战役中,提拉因是基地,就象与亚扪人作战时比色是基地一样(见撒上11:8注释)。奇怪的是扫罗的军队中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来自犹大,而事实上犹大支派在亚玛力人手下受的苦是最多的。

5 扫罗到了亚玛力的京城,在谷中设下埋伏。

6 扫罗对基尼人说:“你们离开亚玛力人下去吧,恐怕我将你们和亚玛力人一同杀灭;因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你们曾恩待他们。”于是基尼人离开亚玛力人去了。

  基尼人。摩西的姻亲既是米甸人(民10:29)也是基尼人(士1:16),要么是因为这两个名字指的是同一家系,要么是因为这两个家族已经联合。有些注释者认为基尼人是基纳斯的后代,基纳斯是以扫的孙子,以利法的儿子,但他们的出身并不确定(见创15:19注释)。基尼人应该区别区于基尼洗人(创15:19)。米甸人因而或许也是基尼人,是亚伯拉罕由他的妻子基土拉而得的子孙(见出2:16注释)。亚玛力人是以扫的后裔(见创36:12注释),所以既是基尼人的血亲又是以色列人的血亲。有些基尼人或米甸人,陪伴以色列人到了应许之地(见民10:29-32注释)并且在那里接受了一份产业,住在犹大人中间(士1:16),远至北方的拿弗他利(士4:10,11)。这里的基尼人指的可能是那些定居在犹大南部之人的后裔,邻近亚玛力人的领土,并且已经与亚玛力人通婚(见撒上27:10)。

7 扫罗击打亚玛力人,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

  哈腓拉。哈腓拉的位置不为人知。有些学者认为是指“沙地”;有些认为是指“沙丘”。从犹大西南边界的埃及河(见民34:5注释)向西到埃及,现在只是一片不毛的荒地。书珥(shur)的意思是“墙”,据认为是指埃及王修造的防墙,沿着他们东方的边界从红海直到地中海,为的是防御亚洲人的入侵(见出2:15;13:20;14:2)。埃及正东的沙漠叫作“书珥的旷野”(见创16:7;25:18;出15:22注释)。因为亚玛力人在大卫的日子仍住在南方同一地区(撒上30),所以可能“亚玛力的城”(撒上15:5)就是亚甲王的居所。扫罗的军队摧毁了那城,并将亚玛力人远远赶到到书珥的沙漠。这次突袭亚玛力人可能与他们在扫罗的日子之前和之后对以色列人的袭击没有多少不同(士6:3-5;10:12;撒上30:1-18)。扫罗显然满足于一场不完全的战役。他已经生擒了亚甲,在古时,只要国王被捉拿了似乎他的国土就被认为是被征服了(见书12:7-24)。

8 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

  亚甲。意思可能是“燃烧的”或“强暴的。”虽然不确定,但它可能是亚玛力王的一个称号,与埃及王被称为法老类似。据约瑟弗斯说(《犹太古代史》卷6. 5),亚甲族的哈曼是亚玛力人亚甲的第16代子孙(见斯3:1注释)。

  杀尽。指扫罗所进攻地区的亚玛力人。亚玛力人广泛分布于西奈半岛、内盖夫和阿拉伯半岛北部(见创36:12注释)。扫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击败所有亚玛力人是不可能的。他没有杀灭所有的亚玛力人,这一点从后来大卫进一步与他们作战的事实可以看出(撒上27:8;30:1-20;撒下8:12)。直到希西家的时候他们才最终被灭绝(代上4:42,43)。

9 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

  凡下贱瘦弱的。扫罗和百姓消灭了不值得保留的东西,自以为已经顺从了上帝命令“灭尽他们所有的”(3节)。但是获胜的以色列人却留下了“一切美物。”

10 耶和华的话临到撒母耳说:

11 “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便甚忧愁,终夜哀求耶和华。

  我后悔了。见创6:6;出32:14;士2:18注释。许多人认为很难把这句话与撒上15:29协调起来,因为那里说:上帝“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祂迥非世人,决不后悔”。两个动词的形式都是nacham,格泽纽斯将它定义为因别人的不幸“悲哀”或“忧伤”,因此有“怜悯”的意思;也有因自己的行为“后悔”的意思。圣经中没有一处说人为行善而后悔,只是说因行恶而后悔。但是圣经说上帝既为祂行的善后悔,也为恶后悔(见耶18:7-10)。“人的后悔指着他心意的改变。上帝的后悔指着景况和关系的改变”(《先祖与先知》630页)。nacham的翻译应该表达这种意思。

  在自由选择的原则之下,上帝没有把任何人造成只能执行祂神圣旨意的机器。确实,这些旨意最终会被执行(赛46:10),但是蒙召执行这些旨意的个人或国家并不因此就丧失了遵行或拒绝上帝建议的选择权(见《教育论》178页)。那起先说“我不去”,但后来改变了心思的,远比那答应去后来又决定不去的好(见太21:28-32)。在每一种情况中,如果上帝所期待的工具证明是不配的,上帝就会对个人的决定感到“忧伤”,但会允许他从事他所选择的道路并让他自食其果。扫罗决定随着他自己的心愿而行,这一点也不会阻碍上帝永恒的旨意,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上帝可以在允许扫罗继续为王中证明祂的恒久忍耐。因与果的自然关系是人类在善恶大斗争中所要学习的伟大功课之一。

  撒母耳甚忧愁。直译是“它点燃了撒母耳。”这个动词与“生气”连用,通常译为“怒火中烧。”这是《旧约》唯一将动词charah译为“忧愁”的地方。译为“撒母耳甚生气”是不对的,因为下面又说撒母耳“终夜哀求耶和华”(见11节)。这位先知是那么失望困惑,以致他全心寻求耶和华要得知这种可悲状况的出路。

12 撒母耳清早起来,迎接扫罗。有人告诉撒母耳说:“扫罗到了迦密,在那里立了纪念碑,又转身下到吉甲。”

  迦密。不是以利亚与巴力的先知们会面的迦密山,而是希伯仑南偏11.6公里的一个城镇,大卫曾在那里与拿八接触(撒上25章)。

  立了一个纪念碑。扫罗在这里为他的胜利“立了一个纪念碑”,然后到靠近耶利哥的吉甲,可能要挽回他在那儿所受过的耻辱(撒上13:11-16)。

13 撒母耳到了扫罗那里,扫罗对他说:“愿耶和华赐福与你,耶和华的命令我已遵守了。”

  我已遵守了。扫罗以一种表面上很尊敬的语气,等候撒母耳的称赞。象整个历史进程中的人一样,扫罗只不过履行了他所乐意的那部分职责,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委托给他的任务。他袭击了以色列人的宿敌,并把亚甲带了回来作为完成任务的证据。立在迦密的胜利纪念碑是他自满的证据。如同大数的扫罗,基士的儿子扫罗无疑认为自己选择的行动符合上帝的旨意。当然,这只是部分的相似,因为一个是知道上帝旨意但没有做,而另一个是在无知中做的(提前1:13)。

14 撒母耳说:“我耳中听见有羊叫、牛鸣,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羊叫。虽然扫罗看上去问心无愧,但是羊叫牛鸣的声音却雄辩地说出了扫罗的不顺从和他的良心并不可靠。他的心被热铁烙惯了(提前4:2),没有将它洗净,脱去死行(来9:14),存成为无亏的良心(徒24:16)。自从扫罗被膏以来,他曾表现出许多高贵的品格特征,并且撒母耳爱他,几乎和耶稣爱犹大一样。但是所获得的权柄已经把他变成了一个专制的暴君,不会容忍任何的干涉。在他声称自己顺从的同时,牛群羊群却在大声宣布他的不顺从。

15 扫罗说:“这是百姓从亚玛力人那里带来的;因为他们爱惜上好的牛羊,要献与耶和华你的上帝;其余的,我们都灭尽了。”

  百姓爱惜上好的。扫罗象亚当和夏娃一样,试图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难道现在百姓不会忠于扫罗的命令,去灭尽属于亚玛力人的一切,象他们先前在击溃非利士人那天曾忠于他禁止吃东西的吩咐吗(撒上14:24)?任何具有扫罗性情和理智的人,若用这种藉口辩护,就是他在属灵上败落的明证。

16 撒母耳对扫罗说:“你住口吧!等我将耶和华昨夜向我所说的话告诉你。”扫罗说:“请讲。”

17 撒母耳对扫罗说:“从前你虽然以自己为小,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吗?耶和华膏你作以色列的王。

  以自己为小。原文的既可译为过去时态,如钦定本,也可译为现在时态,如标准修订本。若是过去时态,那是撒母耳在扫罗先前的谦卑和现在的骄傲之间进行了对比。若是现在时态,则是将扫罗表示服从民众意志(15节)的假谦卑与他作他们领袖的神圣任命进行对比(17节)。

  “耶和华膏你作以色列的王”显然只是重复了前一句话“你岂不是被立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吗”?此外,扫罗说自己的行为是基于“百姓”留下了战利品中“上好的”——暗示他没能制止住他们(15节)。根据修订标准本,撒母耳质疑扫罗逃避责任的藉口——“你以自己为小”,即不能有效地控制你的属下——用的是严肃的肯定句,断言他是他们的领袖。撒母耳在17-19(见1-3节)中进一步提醒扫罗在这件事中的个人责任:耶和华已经(1)膏他为王,因而是全以色列的领袖;(2)派遣他与亚玛力人作战;(3)吩咐他将他们灭尽。他为什么没有顺从呢?在我们与天上的上帝的关系中,顺从永远是中心。

  根据钦定本,撒母耳此时提醒扫罗他在受膏时说的话(撒上9:21),那时他从卑微的位置被高升为以色列的领袖。上帝的计划并不是把祂的仆人放在他们不能受试探的地方,祂的计划也不是把他们推入试探之中;在他们屈从试探时,祂就必须饶恕他们,并让他们继续留在罪中。反之,祂的愿望是使他们改正,以便在与罪恶的斗争中立即得胜。圣灵将基督领入旷野去受撒但的试探(可1:12)。扫罗曾蒙赐予明白的证据证明耶和华爱他,并且会成为他不变的帮助者。他决不能指控了解他自我主义本性的上帝未能给他每一行善并克服他的劣根性的机会。上帝曾给他一颗新心(撒上10:9),并不意味着扫罗要是愿意,就不会回到他原来的生活方式中了。扫罗愿意高抬自己吗?上帝必使他降卑。

18 耶和华差遣你,吩咐你说,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将他们灭绝净尽。

19 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急忙掳掠财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

20 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

  我实在听从了。只有一颗乖僻顽梗的心才会试图把不顺从推脱为顺从。扫罗的这句话表明他已经偏离了正路有多么远。当夏娃“见”禁树上的果子“好作食物……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时候,“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创3:6)。当一个人相信上帝所清楚标明为道德毒品的东西是可喜爱的,适合于更丰盛生活的餐桌时,他就会背弃对上帝的效忠并宣誓对魔鬼效忠。当上帝说是完全错误的,而人看起来是完全正确的时候,人就可以知道他的脚已经踏在了禁地上,没有任何保护反对那试探者催眠的诱惑。他已经弄瞎了自己属灵的眼睛并使自己的心刚硬(见弗4:30;见出4:21注释)。

  基督警告祂的门徒“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侍奉上帝”(约16:2)。从早期教会(徒26:9-11;参提前1:13)到现在,对上帝仆人最严厉的逼迫都是以宗教的名义进行的。在恩典时期结束之前,恶人会带着对上帝表面上的热心继续履行各项宗教仪式(《善恶之争》615页)。魔鬼最聪明的计划就是把谬误伪装,冒充真理。在老底嘉的时代,那大骗子会施展他最成功的欺骗,为此老底嘉的真实见证者劝勉他们要使用属灵的“眼药”,使他们可以“看见”(启3:18)他们自己的真实状况,以便他们可以分辨真理与谬误,洞悉撒但的诡计并避开它们,使他们可以发现罪并憎恶它,而且使他们可以明白真理并顺从它(《教会证言》卷五第233页)。否则,象基督时代的犹太人一样,他们就会被发现是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见太15:9)。

  擒了亚甲。多么荒谬啊,但却是真实的!扫罗提出他最不顺从的行为作为完全彻底遵守了上帝通过先知撒母耳所发命令的一个证据。他在属灵的盲目中,把错误当成正确的了,并且因为对于他个人认为是—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伟大胜利的事,撒母耳却予以反对,所以扫罗就感到愤愤不平受了委屈(见《先祖与先知知》629页)。

21 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上帝。”

  所当灭的物。源于希伯来词cherem(“奉献之物”,“专用之物”,“被咒诅之物”或“用于毁灭之物”。Cherem来自动词charam(“禁止普通用途”,“献给上帝”,“消灭”。亚干认为他个人使用“当灭的物[cherem]”(书7:1,11,13,15;参撒上6:17,18)是适当的,包括保留下来用于圣所服务(书6:19)的银子和金子(书7:21)。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是“被咒诅的”或“奉献的”并不一定是指该被毁灭的;而是应严格按照上帝的指示处置。城中所有其它的东西都该被灭尽(书6:21)。银子金子虽然也是“被咒诅的”,但要保留下来“归与耶和华”(书6:17)。希伯来词cherem还用来指“奉献”作神圣用途的祭品(见利27:21,28,29;民18:14等)。

  扫罗所说“当灭的物”或直译是“奉献之物”,按照这个希伯来词的圣经用法,这种译法就呈现出新的意义。撒母耳曾指示扫罗“灭尽(charam)”亚玛力人和他们所有的。他们不仅是“专用的”,而且是“当灭的”。扫罗显然认为自己有权决定如何执行上帝的命令。

  当扫罗说“百姓”想要留下上好的牛羊牲畜时,他说的无疑是事实。他们未蒙允许将亚玛力人的牛羊取归自己。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用亚玛力人的牲畜代替他们自己用于献祭的牲畜而使自己富足(《先祖与先知》629页)。当这个建议提到扫罗面前时,他完全赞成,因而认为有权利照着自己看为合适的解释上帝的命令。扫罗对牲畜并不感兴趣;因为无疑他有很多牲畜并且有余。但是如果他能带着一个被征服的王回来——与那时的风俗相一致——那么他就能在全以色列人面前呈现他军事威力的切实证据,并且会大大提高他的声望。扫罗无疑计划,在把亚甲当作自己作战技能的成果炫耀示众之后,再当众执行他的死刑。但是撒母耳蒙上帝的指示,亲自处死了亚甲,打消了扫罗炫耀的计划。

  扫罗可能推论说他在增加其臣民的财富和他自己的名声的同时就是在遵守上帝关于牲畜和王的命令。他愿意以自己选择的方式成就上帝的旨意。最终,王和牲畜都会被杀;但是同时他和他的百姓都会从中获益。在这里就显出了扫罗品格上的弱点—在假装侍奉上帝的同时,他实际上首先侍奉的是他自己的利益,最后才是上帝的利益。无疑正是为这个原因,派遣扫罗去与亚玛力人作对的命令是要“灭尽”他们和他们所有的一切,上帝借以特别说明他们应该处死。

  扫罗在这次最后的品格大考验中失败了。撒母耳曾花了整夜的时间为扫罗向上帝祈求,希望扫罗被弃的宣判可以撤消(《先祖与先知》630页),可是当他看到扫罗反叛的证据时,连他都充满了义愤(《先祖与先知》631页)。因为扫罗已经弃绝了耶和华,上天就任他去选择他自己的路线;撒母耳“直到死的日子,再没有见扫罗”(35节)。通过服从百姓的愿望,通过把他自己错误的决定归咎于他们,并且通过试图僭取实际上属于上帝的尊荣,扫罗已经完全丧失了他自己作为君王的资格。

  在吉甲。吉甲虽然不是扫罗的住地,在某些方面似乎却有希伯来王国首都的功能。它是以色列人过约旦河后的第一个宿营地(书4:19)和征服迦南的军事总部(书10:15等)。分地也是在这里进行的(书14:6至17:18)。当这地最初被征服后,约在过了约旦河六或七年后,约柜才从吉甲移到了示罗(书18:1)。那时约书亚住在“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书19:49,50)。

  当约柜被非利士人掳走后,在示罗的圣所崇祀就停止了(撒上4:11;诗78:60;《先祖与先知》609页),示罗城本身也被毁了(见耶26:6,9)。约柜后来被送回来了,先到伯示麦(撒上6:7-15)然后到了基列耶琳(撒上7:1),留在那里直到大卫将它运到耶路撒冷(撒下6:2-12;参书15:9,60)。对上帝的敬拜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被分散了,尽管撒母耳在各种不同的地点献祭(《先祖与先知》609页),可能包括吉甲(撒上7:16)。在基列雅比获胜后,撒母耳集合以色列人确认扫罗为王是在吉甲(撒上11:14,15)。集合军队进攻非利士人在密抹的防营也是在这里(撒上13:4)。它还可能是反对亚玛力人之战役的基地,因为扫罗提议回到那里向上帝献祭似乎暗示了这一点。

22 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耶和华喜悦。撒母耳在圣灵的感到下发表了这一意义深刻的真理。这个真理在将来的世代中不断回响(见诗51:16-19;赛1:11;何6:6;弥6:6-8等)。

23 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厌弃你。这里说明了上帝与人之间地位改变的原因——“你既厌弃”。当人选择走自己的道路时,上帝就只能调整条件以应付这种状况。当以色列想立一个王时,上帝就给他们机会试验这种计划的可行性。上帝允许扫罗继续为王,表明祂没有丢弃他。扫罗如果不愿意跟从上帝,就只能在没有上帝忠告帮助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君主制的理念——不是因为上帝不肯指导他,而是因为他拒绝接受指导。

24 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

  我有罪了。在撒母耳宣告上帝拒绝扫罗为王之前(23节),扫罗坚决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只有在宣布判决和惩罚之后,他才肯承认自己违背了上帝的命令。扫罗没有表显出证据,证明“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 所伴随的生命改变;他的忧愁是“世俗的忧愁”(林后7:9-11)。驱使他做出这种认罪的不是真诚的行善愿望,而是害怕丧失他的国度。只有在面对这一前景时,他才假装悔改,目的是要尽可能保住他国王的地位。人的称赞对他来说比上帝的悦纳更有意义。

25 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

  求你赦免我的罪。这一请求与百姓在米斯巴大声呼喊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愿你不住地为我们呼求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撒上7:6-8)的请求是多么不同啊。扫罗得罪了撒母耳还是耶和华呢?他关心的是自己的心灵所必需的改变呢,还是在百姓前面丢面子以致丧失王权呢?他将来的行动会清楚地显示他行事的真正原因。

26 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

  我不同你回去。撒母耳意识到上帝已经厌弃了扫罗,起先不肯与王一同敬拜。在人看来,他与这个对上帝的作为认识模糊的人不会有任何关系了。撒母耳的态度只是反映了上帝的态度。如果耶和华不与扫罗进一步的交往了(见撒上28:6),耶和华的代表撒母耳也不能与他有进一步的交往(撒上15:35),免得这种交往会被解释为上帝悦纳的证据。

27 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

28 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

  将这国赐与。大卫的受膏和加冕虽然还在将来,但上帝说出来就好像已经发生一样。扫罗无可挽回地丧失了作为国王的资格,并且上帝关于他的决定是不可撤消的。上帝的旨意和目的是这个国家已经给了其他人。扫罗现在藉着敬拜已经无助于(30节)改变判决了。甚至祈祷也改变不了(见耶7:16;11:14;14:11;《先祖与先知》630页)。固然,扫罗作为国王被弃并不一定暗示他个人的恩典时期已经结束,也不意味着上帝会拒绝接受他个人。他个人仍可以悔改归正。如果扫罗当时愿意放弃王位,从此过一种个人的生活,他可能已经得救了。但是他显然不能使君王的职责与上帝的旨意协调起来。

  比你更好的人。据圣经记载,扫罗的错误迄今只是在吉甲所犯的(撒上13:8-14)。在他的记录中没有象大卫与拔示巴以及赫人乌利亚那样的情况。二个人都犯过大罪;他们的区别在于:当扫罗的罪被指出来时,他文过饰非(撒上13:11,12;15:20)。大卫则真诚地悔改了他的罪(撒下12:13;诗51)。

29 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祂迥非世人,决不后悔。”

  以色列的大能者。对上帝的这个称呼在《旧约》中只出现过这一次。“大能”(nesach),来自动词nasach(“卓越,”“持久”)。在这个背景下用上帝的这个称呼是最合适的。Nesach通常被译为“永远”,如在撒下2:26;诗52:5等。

  后悔。关于上帝的“后悔”,见创6:6;出32:14;士2:18;撒上15:11注释。

30 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上帝。”

  我好敬拜。对扫罗来说,敬拜仪式的意义只是在于获得百姓对他的忠诚。他的目的是表示他的政策与上帝的旨意是一致的,为了使百姓相信跟从他就是在遵行上帝的旨意。宗教就这样被降格去侍奉政权的目的,因为扫罗打算利用上帝作为达到自己目标的手段。

31 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

  撒母耳转身。撒母耳改变主意了可能有两个原因:(1)他想尽可能争取扫罗个人。(2)他不赞成扫罗若被人知道,可能会导致以色列中一些有不满精神的人藉口发动叛乱。即使王厌弃了上帝的领导,走自己的道路,但有秩序的政府必须继续存在。

32 撒母耳说:“要把亚玛力王亚甲带到我这里来。”亚甲就欢欢喜喜地来到他面前,心里说,死亡的苦难必定过去了。

33 撒母耳说:“你既用刀使妇人丧子,这样,你母亲在妇人中也必丧子。”于是,撒母耳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

  撒母耳杀死亚甲。根据赐给以色列人的民法(出21:23,24),亚甲犯有死罪,撒母耳“在耶和华面前”将他处死,正如以利亚后来在迦密山根据律法的亵渎罪(利24:11,16)杀死巴力的众先知一样。撒母耳通过杀死亚甲,打消了扫罗的计划。扫罗原想将这位国王示众,以证明他自认为有的聪明领导。

34 撒母耳回了拉玛。扫罗上他所住的基比亚,回自己的家去了。

35 撒母耳直到死的日子,再没有见扫罗;但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是因耶和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

  撒母耳……再没有见扫罗。见26节注释;另见撒上16:14。

  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撒母耳起先不愿意给以色列立王。但国王被立之后,撒母耳不顾王的错误依然保持对他的忠诚。撒母耳就象后来的大卫一样,认为扫罗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撒上24:10)。撒母耳为扫罗所选择之道路的悲伤(撒上15:11;《先祖与先知》630页)是他真心牵挂扫罗的证据。